首頁 » 赤紅の假面 — 印南鬣蜥

赤紅の假面 — 印南鬣蜥

↑ 發情時的雄性印南鬣蜥體色更為鮮艷,尤其是曬了太陽之後。

↑ 印南鬣蜥雌性成體,其體色基本上與幼蜥差不多,不過雌性成蜥的嘴部周圍呈橙色或紅色。

學    名:Psammophilus dorsalis (Gray, 1831)

英    名:Peninsular Rock Agama、South Indian Rock Agama

別    名:岩鬣蜥、半島岩鬣蜥、南印度岩鬣蜥

科    名:飛蜥科 (Agamidae)

分    布:廣泛分布於印度南部的馬拉巴爾、邁索爾、尼爾吉里斯、阿科特南部、納拉馬利山、比哈爾邦、奧裡薩邦、中央邦、卡納塔克邦、安得拉邦、卡納塔克邦、喀拉拉邦、泰米爾納德邦等地;棲居在海拔最高達1800公尺以下較為乾燥的多岩地帶、平原、灌木叢與花園中,是印度南部的特有種。

↑ 印南鬣蜥的分布區域圖。

生態習性:印南鬣蜥在印度南部是非常常見的一種蜥蜴,其模式標本發現於西高止山脈,這裡的溫度最高可以達到攝氏40℃以上,氣候非常炎熱,而日行性的印南鬣蜥似乎非常享受這種溫度,牠們很喜歡在岩石上曬太陽,尤其在繁殖期時,曬過太陽的雄性印南鬣蜥身上的紅色會更為鮮艷;牠們跟其他多數的飛蜥科(Agamidae)成員一樣,雄蜥會在岩石上做出點頭與伏地挺身等展示的動作,驅趕其他雄蜥或侵略者以守護地盤,如果這些行為都無效的話就會採取攻擊手段,兩隻雄蜥常常會為了爭奪交配權大打出手。

印南鬣蜥是典型的肉食性蜥蜴,在野外牠們通常以小型昆蟲、蜘蛛、蚯蚓或小型脊椎動物為食,不過天敵也不少,包括各種猛禽、蛇類與野狗等等;雖然印南鬣蜥在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中被列為最不需要擔心的物種(LC),分布廣泛到連城市公園都可以發現其行蹤,不過這種蜥蜴修羅似乎從未看到出現在台灣寵物市場中,甚至歐美寵物市場也難得一見;印南鬣蜥的繁殖習性很特別,牠們求偶的機制採取一夫多妻制,除了雄性會最大程度的展示自己鮮豔的顏色之外,同時雌性也會釋放出擇偶的信息,懷孕後的雌性會選擇較為陰暗潮濕的岩石縫中掘穴產卵,剛孵出的幼蜥離巢後就必須獨自生存,幼蜥約1~1.5年之後即可達性成熟,壽命約8~10年左右。

↑ 這種典型的乾燥多岩地帶是印南鬣蜥最喜歡的棲息地。

形態特徵:印南鬣蜥體長可達33~35公分,最大可達38公分左右,雄蜥大於雌蜥,尾部細而長,身體與四肢粗壯,成年雄蜥頭部比例大,雙頰與下巴鼓脹,由頸部開始背部中央有龍骨狀的低鱗脊,體色為灰色且帶有黑色斑蚊,繁殖期的雄性體色鮮豔,從鼻孔兩側穿過眼睛,直到肩部有兩條蒙面狀的黑色帶紋,嘴唇上有黃色或紅色條紋,頭部為黃色或紅色,背部亦有相同顏色的條紋幾乎延伸到尾部上方,身體其餘部分則為黑色;幼蜥體色為橄欖色,身體上有斑點或大理石狀的花紋,背部兩側有一系列白色細長斑點,雌蜥的體色基本上與幼蜥一樣,不過呈年雌蜥的吻部周圍回呈現橙色或紅色。

訪客留言

發佈留言

Share v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