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松果の鼻 — 馬達加斯加葉吻蛇

松果の鼻 — 馬達加斯加葉吻蛇

↑ 馬達加斯加葉吻蛇雄性 ♂
↑ 馬達加斯加葉吻蛇雌性 ♀

學    名:Langaha madagascariensis (Bonnaterre, 1790)、Langaha nasuta (舊學名)

英    名:Malagasy Leaf-nosed Snake、Madagascar Leaf-nosed Snake

別    名:馬達加斯加葉鼻蛇、馬達加斯加鶴蛇

科    名:假尖頭蛇科 (Pseudoxyrhophiidae)

分    布:僅分布於馬達加斯加島,為當地特有種;棲居在低海拔林地與熱帶雨林中。

生態習性:早在20年前,修羅就曾引進過這種外觀相當特殊的蛇類,當時進口報關單的名稱就叫馬達加斯加鶴蛇,不過好好的葉吻蛇為什麼又被稱為鶴蛇??這一點又是讓修羅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馬達加斯加葉吻蛇可以說是除了身體是蛇類以外,其特徵跟其他蛇類根本大相逕庭,加上牠們非常特殊的習性與食性,且全部都是野生個體,所以人工飼養難度很高,基本上不建議也完全不會是作為初學者可以考慮入手的物種,所以當初進口到台灣時,不意外的售價也不是很高。

↑ 來自命名者Bonnaterre的第一個描述,不難看出在以前對生物描繪的一些誇張成分。

馬達加斯加葉吻蛇是完全樹棲的日行性蛇類,終其一生都在樹上生活,其身體構造也不利於牠們在地面上活動,通常都棲息在離地面約1.5~2公尺的樹叢中,是坐等型的狩獵者,在野外通常獵食青蛙、小蜥蜴、守宮等,在極少數的情況下,也有捕食鳥類的紀錄;以修羅自己曾經飼養的經驗中,當初那批進來的馬達加斯加葉吻蛇偶爾只願意吃守宮,對其他較方便取得的餌料打死就是不吃,而且完全無法馴餌,就算強迫灌食也無用,雖然國外文章中有指出牠們也會獵食囓齒動物,但我手上的個體完全不接受,真的讓我養得心好累,直到現在寫了這一篇,再回想起來內心還有陰影,打死我也不想自找麻煩挑戰這種龜毛的蛇類。

馬達加斯加葉吻蛇還有一個很特殊的習性,牠們就像變色龍一樣,會一邊移動一邊搖晃身體,模仿隨風擺動的樹枝或藤蔓,或倒掛在樹枝上;需要注意的是牠們是後溝牙蛇類,這種毒液對蜥蜴與守宮很致命,但對一般成年人是完全不會影響的,而且牠們個性溫和,行動緩慢,除非是受到極度干擾,不然是不會張口咬人的;馬達加斯加葉吻蛇的繁殖期是當地每年的雨季,雨季開始時雄蛇就會尋找雌蛇交配,繁殖季中雌蛇可能會產卵達兩次甚至以上,每窩可產下5~11顆卵,雌蛇產完卵之後便會離開,幼蛇約在兩個月後孵化,剛孵化的幼蛇體重僅為2~3公克,但已經會獨立行動獵食。

↑ 馬達加斯加葉吻蛇,左為雄蛇 ♂,右為雌蛇 ♀。

形態特徵:這種相當特殊的蛇類體長約70~90公分,最大紀錄可達120公分,極為瘦長的身體像枯樹枝般,且幾乎完全都是由肌肉組成,體鱗有明顯的鱗脊化;性別二態性非常明顯,雄蛇的體色為褐色,腹部為黃色,身體兩側各有明顯的白色分界線色帶,突起的吻端像是軟軟的釘狀物;雌蛇的體色為淺灰色,並綴有灰褐色的鞍形斑紋,吻端的突起更像是一朵花苞或針葉樹的毬果。目前科學界尚不完全清楚此構造的用途,不過據推測應該是可以打破身體輪廓,增加擬態或隱身效果。

訪客留言

發佈留言

Share v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