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 名:Psammobates geometricus (Linnaeus, 1758)
英 名:Geometric tortoise
別 名:幾何陸龜、幾何沙龜、南非星龜、星叢龜
科 名:陸龜科 (Testudinidae)
分 布:僅分布於南非的西開普省(Western Cape)的西南部;棲居在氣候溫暖乾燥的沙漠、稀樹大草原與低窪灌木叢中。
生態習性:幾何星叢龜被評估為世界上最瀕臨絕種的陸龜,據估計野外個體僅有2000~3000隻,牠們只能適應當地的特殊且乾燥的氣候,也曾經分布在從北至皮凱特貝赫(Piketberg)、南至戈登灣(Gordon’s Bay),東至布里德河谷(Breede Rive),這是一個地中海型氣候的植被帶,在產地幾何星叢龜有特殊的飲食習慣,這意味著牠們通常只會吃當地特產的植物,這裡的年降雨量只有350~600毫米左右,土壤很貧乏,而農業發展與都市的開發嚴重破壞了牠們的主要棲息地,加上掠食者與人類的捕食、棲地碎片化,這使得幾何星叢龜的族群大量消失而瀕臨絕種,許多原本有幾何星叢龜棲息的區域內族群都已滅絕。
這幾年來南非政府已經致力於幾何星叢龜得保育計畫,並劃分出幾個區域進行觀測與保護;其實非洲幾個國家的政府都有對當地某些稀有動植物實行保育計畫,但是因為經費不足、當地居民的不支持與不配合,保育成效還是相當有限,主要還是因為貧窮問題,這也是非洲地區國家對寵物貿易氾濫且混亂的主要原因,為了能通過華盛頓公約(CITES)的審核,很多都是貼牌出口(以A較不受關注的物種報關,實際出口的卻是B保育物種),所以國際寵物市場中還是可以見到檯面下的幾何星叢龜交易行為,而實際上這全部都是非法的。
在野外,幾何星叢龜通常會在早上或黃昏較為涼爽的時候出外活動進食,牠們生性膽小而害羞,平常都躲在陰涼的岩缝、乾燥的雜草堆或自己挖掘的洞穴中,人類一般很難見到在外活動的個體,透過科學家野外的觀察得知,每年繁殖季到來時,雌龜可以生產一次或數次,而根據亞種的不同,幾何星叢龜每窩可產下1~5枚或10~15枚卵,卵會在雨季來臨時孵化,這個時候野火不再發生、土壤也會軟化、植物再次新生,完美的提供了孵化了的幼龜良好的生存環境,幼龜會一直生活到十年後才達到性成熟,牠們在野外的壽命的以達到30年以上。
因為特殊的氣候與食性的特殊,使得人工飼養幾何星叢龜很困難,牠們無法適應太過潮濕的環境,濕度太高會導致幾何星叢龜呼吸道感染甚至爛甲,而無法提供當地特有植物是導致幾何星叢龜拒食的原因,當然其中也有少數的個體或亞種可以幸運的適應人工環境,這些適應的個體在飲食上可以嘗試提供高纖維素的野花野草或沙漠植物,也可以提供一些如小黃瓜、番茄、胡蘿蔔、南瓜或櫛瓜等這些水分較高的瓜果類植物;一旦牠們感到氣候異常,會進行冬眠或夏眠,因為不同國家的地理、氣候與環境差異,這也是人工飼養幾何星叢龜最令人頭痛的主要問題,當然到目前為止也從未有任何關於幾何星叢龜的人工繁殖消息。
形態特徵:幾何星叢龜的外觀很像印度星龜,但牠們平均背甲長只有15~20公分,底色為黑色,背甲上每個板塊都有黃色的輻射狀星形條紋,從上方看去就像幾何花紋,成龜的背甲每個板塊會像火山狀的隆起,邊緣略為上翹,四肢與頭部皆為黃色,頭頂有黑色的斑紋;腹甲底色則為黃色且中間有漸漸模糊的黑色大型斑塊,雌性腹甲平坦,而雄性腹甲明顯凹陷且尾部粗大。
※附 註:幾何星叢龜是世界上25種最瀕危的龜類之一,目前在野外的族群數量僅剩下幾千隻,瀕臨絕種的原因主要是棲地遭人為過度開發、棲地碎片化與野火的侵襲,目前被列為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I保育動物,所有關於幾何星叢龜的商業貿易行為與私人持有飼養都是違法的(雖然修羅在十幾年前有幸親眼見過活體)。
◎目前星叢龜屬(Psammobates)成員共有三種:
- 幾何星叢龜 (Psammobates geometricus)
- 鋸緣星叢龜 (Psammobates oculifera)
- 帳篷星叢龜 (Psammobates tentorius)
◎而帳篷星叢龜之下,還有三個亞種:
- Psammobates tentorius tentorius
- Psammobates tentorius verroxii
- Psammobates tentorius trimen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