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 名:Bitis arietans (Merrem, 1820)
英 名:Puff Aadder、Puff Viper、African Puff Aadder
科 名:蝰蛇科 (Viperidae)
別 名:膨蝰、膨腹咝蝰、鼓腹咝蝰、膨腹蝰蛇
分 布:廣泛分布於非洲大部分國家與葉門;棲居在海拔3500公尺以下、除了沙漠及山區外,所有的棲地類型都可能有其蹤影。
生態習性:在非洲這片廣大的土地上,非洲膨蝰並不算是非洲毒性很強的毒蛇,但是牠們在非洲分布太廣泛了,在非洲人類遭毒蛇咬傷的案例差不多十之有八都是非洲膨蝰所造成的,雖然牠們的毒牙並沒有比其近親加彭膨蝰來得大,但牠們噬咬時所能注射的毒液量仍然是相當可觀的,通常可以達到150~350毫克,最高可達到750毫克,但只需要100毫克的毒液就可以致人於死,而且非洲膨蝰的攻擊速度相當快速,被咬傷者如果沒有受到妥善的照顧,在25小時以內就可能導致死亡。
非洲膨蝰的脾氣很神經質也很暴躁,而且幾乎無法透過人工飼養來馴化,一旦遇到威脅時會反覆的鼓脹自己的身體發出“嘶嘶”聲,並伺機發動攻擊,其體型很笨重,行動速度很緩慢,移動方式就跟蟒蛇蚺蛇那樣像毛毛蟲般的慢慢直行前進,也不會爬樹,身上的顏色可以跟沙地與落葉堆完美的融合,如果沒有特別去注意一般人根本很難發現牠們的存在,往往可能一不小心就會踩到,這也是人類遭非洲膨蝰咬傷致死案例非常多的主因之一;夜行性的非洲膨蝰基本上是個坐等型的獵者,而且非常能忍耐飢餓,可以一整年都不吃東西也不會影響健康,而除非食物真的匱乏,不然牠們幾乎不會主動尋找獵物,牠們主要獵食小型哺乳動物、鳥類、兩棲類或蜥蜴。
每年的10~12月份是非洲膨蝰的繁殖季,雄蛇對雌蛇的求愛過程可能長達一個多小時,雌蛇接受之後即開始交配行為,懷孕之後的雌蛇會在隔年約4月份直接生下約20~40條小蛇,較多的案例可以產下達到50~60條幼蛇,紀錄上是捷克動物園中一條來自肯亞的雌蛇,一胎就產下了多達156條幼蛇,剛出生的幼蛇體長約13~18公分左右,因為公母尾巴長度的明顯不同,剛出生的小蛇就已經可以直接分辨性別,幼蛇一旦出生之後就必須自己獨立生活,幼蛇到成體的性成熟時間約3~4年,非洲膨蝰在人工圈養的壽命紀錄約16~18年。
形態特徵:非洲膨蝰的依照分布區域的不同,體型差異很大,平均體長約1~1.5公尺,最大發現紀錄達1.9公尺,體重可達4.5~6.8公斤,具有一個明顯的三角形大頭部,身形非常粗壯,雄蛇體型大於雌蛇,雄蛇的尾部比例也比雌蛇長很多,身上鱗片很粗糙,體色為棕色或淺黃色,並交雜著棕色、紅色與黑色的斑點,背上有V或人字型的深色斑紋,腹面為乳白色或淺黃色。
◎非洲膨蝰目前有兩個亞種:
- Bitis arietans arietans (Merrem, 1820) — 非洲膨蝰
- Bitis arietans somalica (Parker, 1949) — 索馬里膨蝰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