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扁平の陸龜 — 餅乾龜

▲餅乾龜較為老熟的個體,花紋已經模糊,身上的龜甲也已經很斑駁了。

學    名:Malacochersus tornieri (Siebenrock, 1903)

英    名:Pancake tortoise、African Pancake Tortoise、Tornier’s Tortoise、Soft-shelled Tortoise、Crevice Tortoise

科    名:陸龜科 (Testudinidae)

別    名:薄餅龜、煎餅龜、扁平龜、非洲煎餅龜、非洲軟甲陸龜、岩縫陸龜

分    布:非洲東部的坦尚尼亞、肯亞、辛巴威與尚比亞;棲居在海拔1800公尺以下乾燥的半沙漠、矮灌叢、稀樹草原與多岩地帶。

生態習性:在台灣的爬蟲寵物市場中,餅乾龜一直以來都有固定的數量在進口,台灣在好幾年前就曾經有過繁殖紀錄,不過因為這種陸龜的繁殖率很低,人工繁殖並沒有甚麼商業價值,所以進來的全部都是野生個體;餅乾龜是所有陸龜中的一個異類,牠們成體後身體很扁平,甲殼薄而柔軟,這種構造雖然使餅乾龜的頭與四肢無法完全縮進殼裡,但可以讓牠們很容易地躲進岩石縫中,餅乾龜可能是所有陸龜中行動最快速,也是最擅於攀岩的高手

野生進口的餅乾龜進口時因為舟車勞頓,通常剛到的時候狀況都會比較差,但如果能挑選到健康的餅乾龜,其實牠們飼養難度並不高,主要是幼龜(如果有的話)個性會比較膽小容易拒食,飼養環境要以乾燥為主,但需放置一個水盆,裡面要搭設幾片頁岩提供躲藏的縫隙,當然UVB燈也是飼養陸龜的標準配備,餅乾龜在野外不會冬眠且很能忍受低溫,但是飼養時建議溫度方面一般維持在攝氏25~32℃左右;餅乾龜在野外通常生活在乾燥的地方,那裡雨季很少水分難以取得,所以牠們比較喜歡吃水分較多的多肉植物與水果,人工飼養下比較沒有甚麼問題,餵食方式比照其他陸龜就可以了。

▲餅乾龜的幼體,背甲看起來較為高聳,還不如成龜扁平。

飼養得好的餅乾龜在人工繁殖上也並不難,主要就是產量太稀少,基本上餅乾龜全年都可以繁殖,但最好的繁殖時機還是每年的1~2月份或6~8月份,雄龜會為了爭奪交配權而爭鬥,而體型最大的雄龜通常最能贏得交配權,懷孕的母龜會選擇鬆軟的沙質地並挖掘7~10公分深左右產卵,通常每次只會產下一枚大約2.5~5公分的卵,最高紀錄是產下4枚,這也是牠們始終無法商業大量繁殖的原因,卵的孵化期約120~180天,幼龜的性別取決於孵化溫度,孵化後的幼龜即開始獨立生活;餅乾龜的壽命可以長達32年以上

形態特徵:這是世界上體型第三小的陸龜,體長約10~15公分,最大體長約18公分左右,全身甲殼扁平而柔軟,但幼龜時的背甲會較為圓弧,隨著成長才會逐漸扁平,四肢長而有力;體色為棕色、淺棕色或黃色,背甲上有深棕色放射狀的花紋,腹部為淺黃色,這樣的體色使餅乾龜可以很能融入牠們的棲息環境。

 

※保育狀態:扁陸龜屬(Malacochersus)的成員僅有餅乾龜這一屬一種,更沒有其他亞種,除了天敵之外,餅乾龜最大的威脅就是棲地嚴重破壞與非法的寵物交易,因為繁殖量稀少而寵物的需求被人類大量捕捉,1974年時坦尚尼亞就已經對保護餅乾龜下達野生動物保護令,而肯亞在1981年後除非獲得環境和自然資源部長書面許可,否則禁止出口餅乾龜;目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色名錄中列為「脆弱(Vulnerable)」,而華盛頓公約(CITES)目前則將餅乾龜列為CITES附錄II的保育類動物。

 

訪客留言

發佈留言

Share v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