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 名:Crocodylus rhombifer (Cuvier, 1807)
英 名:Cuban Crocodile、Pearly Crocodile
科 名:鱷科 (Crocodylidae)
別 名:庫佛氏鱷、珍珠鱷
分 布:僅分布於南美洲古巴的薩帕塔沼澤(Zapata Swamp)與青年島的拉尼爾沼澤(Lanier Swamp),棲居在淡水沼澤及濕地中。
生態習性:古巴鱷是世界上分布範圍最狹小、也是最極度瀕危的鱷魚之一,在1959年曾一度瀕臨滅絕,古巴鱷的外觀很好辨認,而且顏色鮮明,所以牠們的皮件也是最受歡迎的材料之一,加上其肉質鮮美,在叢林肉(野味)的貿易上也很熱門,大量的人為捕殺,這都是導致古巴鱷快速瀕臨滅絕的主要原因,所幸目前已經有很多學者與相關機構投入大量資源研究與復育古巴鱷,人工繁殖上也有了很好的成績,雖然數量還是不多,不過其族群數量已漸漸增加,目前古巴鱷在野外的數量大概已經有5000~7000隻左右。
外表看起來似乎很可愛的古巴鱷事實上是個脾氣很暴躁的掠食者,生性很好鬥,身體也非常健壯,不僅非常擅於游泳,還常常會突然快速奔跑或動不動就整隻從水中竄出,牠們的四肢構造比其他鱷魚特殊且異常發達,在陸地上就可以跳躍超過2公尺以上的距離,牠們是群居性的動物,某些研究顯示古巴鱷會有合作狩獵大型獵物的行為,而且還具有很基礎的社交聯繫與階層概念;除了捕食哺乳動物、魚類或其他爬蟲類之外,牠們似乎很喜歡吃烏龜,因為古巴鱷的牙齒構造比較特殊,後方牙齒比較鈍,這很適合用來咬碎龜殼。
目前人們對古巴鱷在野外的繁殖行為所知很少,因為很多研究資訊幾乎都是透過人工繁殖觀察而來的,在人工養殖的條件下,古巴鱷的繁殖期約在每年的5~9月,懷孕的雌鱷根據體型的大小會產下約20~50顆不等的卵,卵的孵化期約60~70天,牠們的壽命在人工飼養紀錄中約只有20年,比起其他鱷魚還要來得短;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有一些人工養殖場將古巴鱷、美洲鱷與暹羅鱷都養在一起,所以已經發生了一些雜交行為,這些雜交的個體不具有太多的學術研究價值,有部分很可能已經流入寵物市場了。
▲網路上很夯的影片,這是一群大約二歲的小古巴鱷,牠們會有一定的、簡單的社交行為。
形態特徵:這是一種中型鱷魚,體長約2.5~3公尺,通常不會超過3.5公尺,但有紀錄一隻最大的古巴鱷體型達到5公尺,體色是鮮明的黑黃交錯,幼鱷更為明顯,背部顏色童常比較深,眼睛上方有明顯的骨質突起,後腳短而有力,腹部為白色或乳白色,且不具有明顯的斑紋,牙齒多達66~68枚。
▲古巴鱷在幼體時的體色更為鮮明,再加上雙眼後上方的骨質突起,非常容易辨認。
※保育狀態:目前古巴鱷在IUCN國際紅皮書中被列為極度瀕危(Critically Endangered)物種,而在華盛頓公約中亦被列為CITES附錄I的物種,理論上純種的古巴鱷是禁止商業貿易的,但是那些雜交出來的個體如何處置,修羅就真的不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