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 名:Pyxis arachnoides (Bell, 1827)
英 名:Spider Tortoise、Common Spider Tortoise、Madagascan Spider Tortoise、Northern Spider Tortoise、Southern Spider Tortoise
科 名:陸龜科 (Testudinidae)
別 名:蛛網陸龜、馬島蛛網龜、網目陸龜
分 布:馬達加斯加馬哈贊巴河以南到聖瑪莉角(Cape St. Mary),陶拉納魯可能也有分布,是馬達加斯加特有種;棲居在沿海區域的多刺植被、灌木叢與森林中。
生態習性:我想在台灣現在已經很少人看過蛛網龜了吧?十幾年前蛛網龜在台灣爬蟲寵物店裡都有販售,售價雖然偏高但也不至於遙不可及,但是自從2003年起蛛網龜所有亞種都已被列為CITES I級保育類動物之後,能見的個體越來越少,現在已經完全看不到了,而當初被購買飼養的蛛網龜那些個體是否還存活著,老實說修羅也不太清楚了。
蛛網龜是世界上體型第二小的陸龜,僅大於非洲的鸚嘴龜,也是世界上唯一可以像箱龜一樣把腹甲閉合起來的陸龜,因為背甲上的花紋像蛛網般密布而得名,看起來非常漂亮可愛,牠們生活在馬達加斯加較為乾燥的地區,但對溫差與濕度的變化耐受性很大,在其棲息環境中溫度從攝氏6℃到高達42℃都有可能,平均溫度為攝氏14℃到33℃左右,最適合的溫度是攝氏25~30℃,環境濕度為65~78%左右。

事實上蛛網龜並不能算是好飼養的一種陸龜,雖然牠們很能適應台灣的氣候,但是蛛網龜的個性很膽小而且神經質,不同個體之間的性情也有些許差異,尤其是幼龜最容易拒食或感染疾病而死亡,而成龜的體質就比較健壯個性比較活潑,也相對容易飼養,牠們是雜食性的陸龜,在野外通常吃植物的根莖葉、花朵、果實、多肉植物、蕈類等等,也會吃一些昆蟲與蚯蚓,甚至是其他動物的糞便,在人工飼養時除了提供一般陸龜食用的植物水果或人工飼料之外,偶爾也可以提供一些大麥蟲或蚯蚓等補充動物性蛋白,並搭配鈣粉與綜合維他命的使用。
飼養蛛網龜的人工環境可以比照飼養紅腿黃腿類的方式去設置,底材建議使用樹皮屑或椰纖土而不是乾牧草或磁磚,牠們喜歡挖掘地面,所以底材盡量舖得厚一些,並擺放一個山洞與一個水盆,維持環境溫溼度的穩定是很重要的,最好不要出現太大的溫溼度差異,過低的溫度可能會讓蛛網龜進入冬眠狀態,牠們需要照射大量的UVB,有空間的話就直接飼養在陽光可以直射的地方,也盡量不要與其他種陸龜混養;人工繁殖蛛網龜有一定的難度,雌龜每年只會產卵一次,而且每次只產1~2顆卵,人工孵化蛛網龜更難,牠們的卵似乎需要經過一個滯育期才會孵化,全世界能成功繁殖出蛛網龜的玩家並不多,幼龜的生長很緩慢,至少需要5~6年才會到性成熟,而牠們的壽命目前還不清楚,不過據學者推測可能達到70年。
形態特徵:背甲長約12~15公分,是一種小型陸龜,黑色的背甲上佈滿蛛網狀的黃色花紋,每一隻個體上的花紋差異非常大,腹甲前端具有特殊的韌帶構造使其可以把腹甲閉合,而北部亞種此構造並不發達,所以無法完全閉合,其四肢、頭部及頸部的皮膚大多呈黑色或黃色。

※蛛網龜原本有四個亞種,不過其中的扁尾陸龜(Pyxis planicauda)已被獨立出一種,目前有三個正式亞種:
- Pyxis arachnoides arachnoides — (普通蛛網龜),腹甲無斑紋,分布在馬達加斯加島西南部沿海地區,腹甲可以閉合。
- Pyxis arachnoides oblonga — (南部蛛網龜),腹甲有小量黑斑,分布在馬達加斯加島北部地區,腹甲可以閉合。
- Pyxis arachnoides brygooi — (北部蛛網龜),腹甲無斑紋,分布在馬達加斯加島南部地區,腹甲無法完全閉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