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最萌の鱷 — 侏儒凱門鱷

學    名:Paleosuchus palpebrosus (Cuvier, 1807)

英    名:Cuvier’s Dwarf Caiman、Dwarf Caiman、Cuvier’s Smooth-fronted Caiman、Musky Caiman

科    名:短吻鱷科 (Alligatoridae)

別    名:矮鱷魚、鈍吻古鱷、盾吻古鱷、侏儒矮鱷、居氏矮鱷、庫佛氏古鱷

分    布:分布於玻利維亞、巴西、哥倫比亞、厄瓜多、蓋亞那、巴拉圭、秘魯、蘇利南和委內瑞拉等南美洲北部國家;棲居在洪水氾濫的森林、河流、沼澤或湖泊中。

生態習性:侏儒凱門鱷是短吻鱷科(注意不是鱷科)中體型最小的鱷魚,大大的眼睛看起來有點厭世,模樣很可愛,牠們因為體型太小成長速度又慢,身體的骨板多而堅硬,做出來的皮件並沒有什麼商業價值,而且在南美洲北部各國家分布很廣泛,所以目前在野外的族群數量依然很多,至少在數百萬以上,國際貿易上主要都是當成寵物買賣,目前被列為CITES II級保育類,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中對侏儒凱門鱷評估是最不須關心(Least-concern)的狀態,台灣的爬蟲寵物市場中偶爾會有零星出現販售的個體,售價也並不算太高。

▲侏儒凱門鱷的幼體那種厭世的可愛模樣,我覺得只能用超萌來形容,算是最適合當寵物的鱷魚,沒有之一。

跟其他種鱷魚比起來,侏儒凱門鱷的個性可說是溫馴多了,加上不太大的體型,算是最適合當寵物飼養的一種鱷魚,有興趣的話去Youtube搜尋可以找到不少關於侏儒凱門鱷的影片;牠們很耐低溫也很能忍受乾旱,在產地當旱季來臨時會長途跋涉尋找其他有水的地方,人工飼養的方式也就跟眼鏡凱門鱷差不多,餌料方面可以提供蟋蟀、豬雞肉類、牛蛙、蝦蟹、朱文錦或泥鰍等等;侏儒凱門鱷至少要到8歲才會達到性成熟,因為商業價值不高,從事人工養殖的繁殖場也比較少,一般能見的多是野外採集的幼體,雌性每胎產卵10~-25顆,卵約90天後孵化,幼鱷出生的性別取決於孵化的溫度,剛出生的小鱷魚會跟著母親生活幾週,之後才會各自離開獨立生活。

形態特徵:侏儒凱門鱷是世界上最小的短吻鱷,體長約1.2~1.5公尺之間,最大紀錄為1.7公尺左右,體重約10~20公斤左右,雄鱷大於雌鱷,眼睛為紅棕色,口鼻部平滑,雙眼之間沒有骨脊,除腹部兩側之外,全身都披有骨質鱗甲,體色為褐色,綴有不規則的深褐色或黑色的橫向帶狀斑紋。

※古鱷屬(Paleosuchus)目前僅有一屬兩種:

  • Paleosuchus palpebrosus (Cuvier, 1807) — 本文介紹的侏儒凱門鱷
  • Paleosuchus trigonatus (Schneider, 1801) — 錐吻古鱷或稱平額凱門鱷

 

▲平額凱門鱷(Paleosuchus trigonatus)骨質鱗甲較明顯,黑斑紋較規則,後腦部分也比較平滑,體型比侏儒凱門鱷還要大一些。

 

◎延伸閱讀:

訪客留言

發佈留言

Share v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