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 名:Osteolaemus tetraspis (Cope, 1861)
英 名:Dwarf Crocodile、African Dwarf Crocodile、Broad-snouted Crocodile、Broad-nosed Crocodile、Bony Crocodile
科 名:鱷科 (Crocodylidae)
別 名:侏儒鱷、非洲侏儒鱷、西非侏儒鱷
分 布:分布於非洲西部與中部,南至安哥拉北部;棲居在熱帶雨林、濕地、池塘、沼澤與流速緩慢的河流中。
生態習性:之前介紹過全世界最小的短吻鱷侏儒凱門鱷,但今天的主角在分類上跟侏儒凱門鱷是完全不同種,西非矮鱷是屬於鱷科(Crocodylidae),而侏儒凱門鱷則是短吻鱷科(Alligatoridae),不僅分類上完全不同,侏儒凱門鱷分布在南美洲,西非矮鱷分布於非洲,兩地更是相差十萬八千里;西非矮鱷似乎不曾在寵物市場出現過,牠們身上的骨板多而厚,皮革也一樣不具有什麼商業價值,主要是因為肉用或叢林肉(野味)交易而大量被捕殺,加上棲地嚴重破壞、森林大量砍伐,數量已經嚴重減少,甚至可能瀕臨絕種,讓牠們的命運比起侏儒凱門鱷更悲慘,目前已被CITES列為附錄I的保育類物種。
西非矮鱷的習性跟侏儒凱門鱷很相似,生性都很隱密而且膽小,跟其他大型鱷類都不相同,牠們的生活環境主要都是在熱帶雨林且植被茂密的森林底層中,某些族群甚至居住在黑暗的洞穴裡面,在那種地方陽光通常照射不太到,這顯示西非矮鱷對紫外線的需求並不高,通常夜晚才會出來獵食,而且牠們的食物主要都是昆蟲、貝類、蝦蟹、魚類與蛙類等等,偶爾才會捕食蛇類、蜥蜴、鳥類與小型哺乳動物;有學者曾在西非矮鱷的胃中發現一些少量的植物,但據推測這應該是不小心偶然吃進去的。
每年的5~6月是西非矮鱷的繁殖季,懷孕的雌鱷會選擇在樹的根部附近用潮濕的落葉堆或腐植質築巢,並產下約10~17顆卵,腐植質在發酵時產生的溫度有助於卵的孵化,雌鱷產卵後會在附近守護巢穴,卵的孵化期約85~105天左右,剛出生的幼鱷體長約28公分左右,雌鱷會照顧幼鱷一陣子,因為幼鱷的天敵很多,包括鳥類、蛇類、哺乳動物甚至其他鱷魚;西非矮鱷的成長速度很緩慢,在野外雄鱷需約7年才能達到性成熟,雌鱷則更需要經過15年以上,而牠們的壽命可以達到40年以上。
因為西非矮鱷並不具有什麼經濟效益,所以在世界各地都沒有成立商業繁殖場,只有某些動物園在養殖,而牠們的分類上在學術界一直都存在很多爭議,而近年來有學者在西非加彭地區的洞穴內發現了一個長年居住在此的西非矮鱷族群,除了其主要的食物跟其他族群不同之外,還因為可能是經常都浸泡在含有大量蝙蝠糞便的水中,這種高度鹼性的水讓體色都變成了橘色,因為長期的獨自演化,學者們推測此族群應該已經成為一個全新品種。
形態特徵:西非矮鱷是全世界最小的鱷科成員,體長約1.2~1.8公尺,很少會超過2公尺,尾巴佔總體長約40~50%,體重雄鱷約18~45公斤,雌鱷為14~32公斤,紀錄是一條雄鱷體重達到80公斤;口鼻部較短,成鱷的體色為黑褐色,幼鱷則為淺褐色,並綴有黑色斑點與短條紋,但根據最新的報告顯示,某些長居於洞穴中的族群體色因長年浸泡在高度鹼性的蝙蝠糞水之中會轉變為亮橘色。
◎目前西非矮鱷有兩個亞種,不過有些學者主張應該分為獨立種:
- Osteolaemus tetraspis tetraspis (Cope, 1861) — 本文介紹的西非矮鱷
- Osteolaemu tetraspis osborni (Schmidt, 1919) — 西非矮鱷剛果亞種
▲美國加洲聖地牙哥動物園中的西非矮鱷。
※延伸閱讀:最萌の鱷 — 侏儒凱門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