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 名:Trimeresurus gracilis (Oshima, 1920)
英 名:Taiwan Pit Viper、Kikuchi Habu(日譯)
科 名:蝮蛇科 (Crotalinae)
別 名:台灣烙鐵頭、菊池氏烙鐵頭
分 布:僅分布於台灣海拔2000~3000公尺左右的山區,棲居在混生林、針葉林、草原、溪流、箭竹林與碎石堆中。
生態習性:我想很多台灣的學者與喜歡爬蟲生態攝影的朋友們,對菊池氏龜殼花的名字一定不陌生,如果說菊池氏龜殼花是台灣最難找的蛇類之一可是一點也不為過,因為牠們僅零星的分布在台灣海拔2000~3000公尺以上的寒冷山區,數量很稀少,而且也只有台灣特有,目前在陽明山國家公園、雪霸國家公園、太魯閣國家公園、玉山國家公園等地都有發現紀錄,而修羅也只有在北橫山區找到過二三次,每次都是在碎石堆或岩縫中。
菊池氏龜殼花是台灣唯一一種能在海拔3000公尺以上生活著的毒蛇,在2008年時列為台灣第三級保育類動物(IUCN列為LC暫無危險),雖然說具有強烈的出血毒,但毒性成分、究竟有多強烈其實還沒有很確定,因為能採集到的樣本真的很少,所以目前並沒有抗毒血清,很多關於其習性都是透過野外觀察得知的,牠們主要為日行性,白天通常都會出來趴在石頭上曬太陽,不過也有被觀察到夜間出沒的紀錄;菊池氏龜殼花雖然行動很緩慢,個性上也比其他毒蛇溫和一些,但是一旦發動攻擊,瞬間速度可是非常快的,甚至可能會整隻彈出來,所以如果有幸在山區遇見牠,務必注意保持距離。
菊池氏龜殼花是日治時期1919年,任職於台灣總督府殖產局的動物學家菊池米太郎在能高山所發現,翌年大島正滿以「菊池氏龜殼花」命名發表,在野外的菊池氏龜殼花通常都以兩棲類與蜥蜴為食,如果有機會牠們也會獵食小型哺乳動物;每年的春夏交接時是牠們的交配期,屬於胎生,懷孕後的雌蛇會產下約3~8條幼蛇,剛出生的幼蛇體長約17公分左右,成長速度很緩慢,雄蛇約二年才能達到性成熟,而雌蛇則可能需要三年。
菊池氏龜殼花不像一般龜殼花是以卵生的方式繁殖。因為菊池氏龜殼花位於較高海拔,環境較為惡劣,當環境非常不適合產卵時,就會演化成以胎生的方式繁殖,菊池氏龜殼花就是一個例子。在太過惡劣的環境所生產的卵,可能根本無法孵化。如果保留在母體內,雌蛇可以主動選擇較溫暖、有利胚胎發育的環境,因此,緯度較高的地區,胎生蛇類的比例較高。有些菊池氏龜殼花仍會產卵,但其實這種卵並不會孵化,亦未經受精,也就是所謂的空包蛋。
形態特徵:菊池氏龜殼花是台灣產體型最小的蝮蛇,身體粗短,體長一般為30~50公分,最大體長也不會超過60公分,雌蛇體型大於雄蛇,具有一對熱感應頰窩,尾部較短,體色為黃棕色,背中有黑色不規則斑塊,三角形的頭頂上常呈一致的棕褐色,頭部為小鱗片組成,眼後有淺灰色的縱帶,腹部為灰白色或淺棕色,背部鱗片有明顯鱗脊,具體鱗19~21列,肛鱗一枚。
※延伸閱讀:山烙鐵頭 — 阿里山龜殼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