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肥尾守宮 — 西非半爪虎

▲直線型,某些肥尾守宮的個體背部會有白色直線。


學    名:
Hemitheconyx caudicinctus (Duméril, 1851)

英    名:African Fat-tailed Gecko、Fat Tailed Gecko

科    名:瞼虎科 (Eublepharidae)

別    名:肥尾守宮、非洲肥尾守宮、西非肥尾守宮、雙頭守宮、厚尾守宮、棕環砂守宮

分    布:西非的塞內加爾到喀麥隆等各國,棲居在乾燥的森林、稀樹大草原或半乾燥的沙漠地區。

生態習性:要說起台灣寵物市場中最熱門的地棲型守宮,我想除了豹紋守宮以外就是肥尾守宮了,兩者無論在習性、環境與體型上的相似度都很高,但是肥尾守宮在飼養難度上要較豹紋守宮稍微來得高一些,其平均售價也比豹紋守宮還要高一些,所以受歡迎的程度自然也就比豹紋守宮低一些了。

十幾年前修羅在市面上還曾見過野生的肥尾守宮,不過經過美國一些專業繁殖場長期以來的培育,加上台灣的爬蟲寵物市場越來越發達,目前台灣市面上能見到的應該都是人工培育的個體了,而且引進的變異個體也種類越來越多,你可以在國外網站找到非常多關於肥尾守宮的飼養文章,所以修羅其實也沒必要再多寫些什麼,主要就是說說在飼養與繁殖上的基本重點。

肥尾守宮其實不如豹紋守宮那樣活潑呆萌,個性反而比較害羞而膽小,所以會常常都躲在洞穴裡面,而且雖然肥尾守宮也是同樣棲息在半乾燥的沙漠或草原地區,但牠們居住的地方其實是比較潮濕的洞穴中,所以底材就必須選擇比較能保濕的例如椰纖土、樹皮屑之類的材料,當然也可以使用餐巾紙,只不過要定期噴點水以保持一些濕度,如果能買到沒有香精材質又夠厚的濕紙巾我想是最方便的,但是不要用沙質底材,因為肥尾守宮的腸道系統比豹紋守宮還脆弱,要避免牠們誤食,溫度設定在攝氏28~32℃,但不要超過35℃即可,水盆與一個遮蔽物也是必需要的設備。

餵食肥尾守宮同樣也是使用蟋蟀、蟑螂或大麥蟲就可以了,偶爾可以給予蠶或乳鼠並固定補充鈣粉與綜合維他命,肥尾守宮也是屬於夜行性的,雖然在飼養時不需要照射UVB,但是日夜光照的變化對牠們來說卻很重要,尤其是打算要繁殖,準備繁殖前肥尾守宮需要經過一段冬化期,每年春季來臨時就可以開始進行,懷孕後的母守宮會在約40~70天後產下1~2枚、最多3枚的卵,卵的孵化溫度範圍在23~32度之間,切勿過於高溫,那可能會讓胚胎死亡;剛孵出的幼體體長只有6公分左右,肥尾守宮在野外的壽命約15~20年,人工飼養紀錄則長達25年,算是很長壽的小型蜥蜴了;肥尾守宮的尾巴在遇到威脅時同樣會有自割行為,但是長出來的尾巴會比原本的尾巴較膨大而圓鈍,形狀很像長了另一顆頭,這也是牠們俗名「雙頭守宮」的由來。

▲肥尾守宮的尾巴段尾再生之後會比原本的尾巴較膨大而圓鈍,形狀很像長了另一顆頭,這也是牠們俗名「雙頭守宮」的由來。


形態特徵:
體長約18~23公分,飼養紀錄有達到25公分,雄性體型較雌性大些,肥尾守宮的體色應該算是暗粉紅色(吧…),且具有深褐色的鞍型斑紋,並鑲有白色的細邊,頭部也有一樣的花紋,全身佈滿粒狀的咖啡色疣突,某些個體從頭頂到尾巴根部處的中間還有一條白色的直線,腳趾沒有膨大不具吸盤,並具有可以眨動的眼睛;尾巴肥厚並可能具有儲存養分的作用。

▲各色各樣人工變異的肥尾守宮。

 

訪客留言

發佈留言

Share v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