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沙蚺家族 — 東非沙蚺

▲有學者認為,體色較為橘色的東非沙蚺應為另一個亞種肯亞沙蚺(Gongylophis colubrinus loveridgei),不過還是有多數學者持保留態度。


學    名:
Gongylophis colubrinus (Linnaeus, 1758)、Eryx colubrinus (同種異名)

英    名:Sand Boa、Egyptian Sand Boa、Kenyan Sand Boa、East African Sand Boa

科    名:蚺蛇科 (Boidae)

別    名:肯亞沙蚺、埃及沙蚺、東非兩頭沙蚺

分    布:非洲東北部、尼日、埃及與葉門,棲居在乾燥的半沙漠、多岩地帶與稀樹大草原中。

▲東非沙蚺的野外棲地環境,乾燥沙漠或稀樹大草原。


生態習性:
東非沙蚺在寵物市場中通常全部都被稱為肯亞沙蚺出售,事實上牠們可能在很多時候是兩個不同亞種,東非沙蚺在歐美是一種很受歡迎的寵物蛇類,台灣這些年來也都有一些數量在持續進口,牠們作為寵物飼養的歷史也已經很悠久了,目前在寵物市場中也出現了各種型態的變異體色,而因為牠們的個性很溫馴也幾乎不具有攻擊性,遇到威脅只想逃跑,體型也不大,加上體質健壯,耐飢耐渴又能忍受大幅度日夜溫差,所以是一種很適合入門者接觸飼養的蛇類。

▲白化(Albino)東非沙蚺目前在歐美寵物市場已經不少見。


東非沙蚺目前在CITES中被列為附錄二的保育類動物
,平常時候牠們喜歡把整個身體埋進沙裡,只露出一小部分的頭等待獵物經過,因為體型不大,所以在飼養的時候並不需要準備太大的空間,如果有一個二呎左右的飼養缸已經足以飼養一對成體了,當然你所提供的空間再更大的話,是可以飼養一對以上的東非沙蚺,但這樣就必須要注意牠們可能會因為隨意交配而不小心生下幼蛇。

東非沙蚺算是非常容易飼養的蛇類,飼養環境的設置也非常簡單,底材使用爬蟲沙或細木屑,厚度至少要5~10公分左右即可,為了要符合其沙漠環境,溫度方面白天熱點設定在攝氏36~40℃左右,晚上則可以完全不必加溫;雖然牠們在野外對水的需求並不高,但是建議還是經常性的擺放一個飲水盆,餌料則可以都以小白鼠為主,但是如果飼養的是幼蛇,因為體型比較小,所以必須餵食剛出生的乳鼠,會比較麻煩一些,也要注意某些幼蛇個體會出現拒食的狀況,在野外,東非沙蚺甚至可以一整年不吃不喝,都不會影響健康。

要嘗試繁殖東非沙蚺也並不困難,雖然時間到了牠們也可能直接交配,但還是建議繁殖之前先進行一段休眠期,每年的10~12月開始停止加溫且不要餵食,隔年的二月底開始慢慢恢復溫度直到正常,順利的話即可觸發牠們進行交配,交配行為通常都發生在夜晚,有些時候公蛇必須主動從沙中挖出母蛇才能順利交配,懷孕後的雌蛇每次可產下約10~20條,體型更大的雌蛇最多可能產下30條幼蛇,剛出生的幼蛇體長約在20~25公分左右,幼蛇約經過2~3年之後即會達到性成熟。

形態特徵:這種粗壯的中小型蛇類體長約60~90公分左右,母蛇體型大於公蛇,東非沙蚺的頭部呈楔型,頸部不明顯,眼睛很小,尾巴也很短,喙鱗膨大不具有唇窩,鱗片細小而光滑,但身體後方及尾部的鱗片則明顯鱗脊化,這種特徵使牠們相當適合在沙質地底潛行,體色為淡黃色或橘紅色,並綴有大型而不規則的黑色斑塊,腹部為白色或乳白色。

 

※東非沙蚺有兩個亞種:

  • Gongylophis colubrinus colubrinus — 指名亞種東非沙蚺
  • Gongylophis colubrinus loveridgei — 肯亞沙蚺,較為知名的亞種

 

訪客留言

發佈留言

Share v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