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 名:Zamenis longissimus (Laurenti, 1768)
英 名:Aesculapian Snake、Aesculapian Rat Snake
科 名:黃頷蛇科 (Colubridae)
別 名:醫神蛇、七彩蛇、七彩長尾蛇
分 布:歐洲南部與亞洲西部,棲居在海拔1000~1200公尺以下的乾燥低地灌叢與高地的石坡上,是歐洲分布最廣的蛇類之一,目前可能已經被引入到英國與法國西北部。
生態習性:神醫錦蛇是以古希臘的醫神埃斯克拉皮俄斯(Aesculapius)為英文俗名,這位神祇的手杖上有蛇纏繞,而傳說中的這種蛇正是神醫錦蛇,所以這是一種非常具有傳奇色彩、文化與歷史意義的蛇類;羅馬人同樣也崇拜醫神埃斯克拉皮俄斯,他們將此蛇視為神物,將其置於陶罐中運送至帝國等地,並放入神殿中祭祀,目前蛇杖已成為世界各醫療機構的符號。

儘管神醫錦蛇在產地並不少見也不難飼養與繁殖,但在歐美的寵物市場中卻非常少見,這是一種日行性的大型蛇類,分布於乾燥的地中海型棲地,屬於半樹棲所以非常善於攀爬樹木與岩石,在野外牠們會捕食小型哺乳類與鳥類,也會獵食其他爬蟲類,每年春季的5~6月是牠們的繁殖期,雄性可能會移動長達2公里以尋找雌性,交配後的雌蛇會在溫暖潮濕的地方產下約5~11枚卵,卵的孵化期約1.5~2.5個月左右,剛孵出的小蛇體長約達30公分,並至少在3~5年後才可能達到性成熟,神醫錦蛇的壽命據推測可能可以達到25~30年。
神醫錦蛇通常會棲息在河床邊的草叢、灌木叢與闊葉林,有數據顯示牠們甚至更會頻繁的出現在有人煙的地方,例如舊牆、石縫或廢棄的建築物中,喜歡溫暖潮濕的地方,所以飼養這種蛇時必須採取乾燥、溫暖但不能太高溫的環境為主,環境溫度約維持在攝氏20~25度左右,熱點也避免超過攝氏32度,飼養容器中必須設置供其攀爬的樹木與飲水盆,在餌料方面,就是提供大小白鼠,也可以嘗試餵食冷凍鼠,如果允許,更可以嘗試餵食小蜥蜴或壁虎。
形態特徵:這是歐洲最大的蛇類之一,具有圓形的瞳孔,其體色通常為橄欖色、棕綠色,也發現過幾乎全身為黑色的個體(應為其他亞種),並在全身綴有馬賽克狀的深色斑點,成體體長約1.4~1.6公尺,最大測量紀錄則達到2.25公尺,雄性大於雌性,神醫錦蛇的幼體很容易跟水遊蛇(Natrix natrix)混淆,因為這種蛇的幼體其頸部也具有類似頸槽般的黃色項圈。

※附 註:神醫錦蛇先前被歸類至錦蛇屬,即拉丁學名為(Elaphe longissima),2002年之後被歸類為Zamenis歐洲錦蛇屬,目前拉丁學名為(Zamenis longissimus);而神醫錦蛇原本也有另一個亞種(Zamenis longissimus persica),不過後來也被獨立出為另一個品種,即波斯鼠蛇(Zamenis persicus)。
雖然神醫錦蛇被產地鄰近的某些國家視為潛在的外來入侵種,目前尚不清楚是否人為引入,但是在原產地這種蛇類的數量卻一直在下降,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也正在重新評估神醫錦蛇在產地保育狀態的等級。
◎來源參考:
- https://vocus.cc/Blueshirt/5c0d03ddfd89780001ed8e5b
- https://mulicia.pixnet.net/blog/post/24920933
- https://www.mohw.gov.tw/cp-14-36-1.html
- https://e-info.org.tw/node/83637
- https://en.wikipedia.org/wiki/Asclep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