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飼養爬蟲常遇到的基本問題與如何處理

飼養爬蟲常遇到的基本問題與如何處理


常常看到很多飼養爬蟲的朋友遇到一些問題,很緊張的在網路上到處詢問,也常常看到一些朋友也許過度的愛護寵物,變成這也不行,那也不能餵,長期爭議下來,養爬蟲的一部份人跟貓狗鼠兔寶一樣變成正義魔人了??

我其實不喜歡….好吧,我真的很討厭看到這種話題,因為我認為很多事情根本就不是甚麼問題,畢竟要是有問題,擔心的話直接看獸醫就好了啊!!!到底在那邊爭甚麼爭??其實說到底,就是人類的劣根性,認為一隻爬蟲才多少,看醫生太貴,所以網路上徵求是否有便宜甚至不花錢的處理方式。

在此我先說好了,在網路上我對不熟的人,我絕對不會告訴你們含有或宣稱有治療效果的手段,因為治好了,我好像是應該的,萬一醫死了,那要算在我頭上嗎??所以我就不淌這個渾水了(夠熟的朋友再來討論)。


一、餵食後嘔吐

一條正在把吃進去的老鼠嘔吐出來的眼鏡蛇。
一條正在把吃進去的老鼠嘔吐出來的眼鏡蛇。

我想這是飼養蜥蜴與蛇類最常見的問題之一,尤其是蛇類最常發生,肉食性的蜥蜴與蛇類胃酸非常強,一旦嘔吐的話會很傷腸胃的,然而爬蟲通常會發生嘔吐的狀況通常是以下情形:

  1. 吃太飽:其實很多飼主為了讓自己飼養的爬蟲快快長大,往往給了太多量的食物,例如給了一條玉米蛇牠可以吞下極限的成體小白鼠,或者餵食巨蜥到一個幾乎十分飽的極限,其實這是一個養爬蟲很禁忌的事情,這樣餵食也不是不可以,但是你如果要這樣餵食,你就要確保你的飼養溫度夠不夠讓牠們可以消化(記得爬蟲是外溫動物),而且要盡可能的不要去動牠們,如果以上條件沒做到,牠們一定吐給你看,這個時候,飼主必須讓他們停止餵食至少一個禮拜,以便修復腸道系統再餵食,此時餵食量就要減少。
  2. 吃到不適合或冷凍回溫不夠的食物:爬蟲是外溫動物,牠們靠溫度消化食物,所以飼主如果要餵食冷凍餌料,就一定要充分解凍,而且一定要確保餌料是微溫狀態,像冷凍老鼠我通常就是用攝氏70~80以上的溫度去做解凍,然後充分擦乾再餵食,蛇類感受到溫度進食慾望也會增加;而有些飼養巨蜥與南美蜥的飼主,食性要多樣化,如果常常用冷凍肉或固定那幾種肉餵食的,一樣不建議,因為這樣餵就算不嘔吐,一定會拉肚子。
  3. 腸胃炎或腸道系統問題:其實這個成因很多,大部分是野生個體或者是本來就存在的疾病,尤其是胡亂驅蟲的結果,或者就是反覆嘔吐所導致的一種疾病,如果遇到這種問題,第一就是先使用益生菌重建腸道,症狀輕的這樣也許可以調養好,嚴重的話……看獸醫吧(我說我不教治療)!!!

二、寄生蟲問題

這也是困擾絕大多數爬蟲飼主的問題吧??但是寄生蟲的問題其實是無所避免的,只是多或少的問題而已,但畢竟寄生蟲與宿主是一種共生關係,所以無論是體表或是體內,只要不是很嚴重那問題都不大,也不需擔心,好吧,其實我個人最討厭的,是皮下寄生蟲。


      1. 體內寄生蟲:一般爬蟲類如果是野生個體,或多或少就會有體內寄生蟲問題,而人工繁殖的就幾乎沒有,不過在後天上會因為餵食的食物來源乾淨與否而感染,但是,體內寄生蟲的問題,只要不影響牠們的吃喝生活作息,環境保持乾淨,飼主根本就不需要這麼焦慮,我最討厭聽到的,就是定期驅蟲,到底沒事幹嘛驅蟲??是否驅蟲不是飼主說了算,而是需要獸醫確診之後再評估是否真的該進行驅蟲,驅蟲藥的藥性都很強,很傷腸胃,沒事胡亂驅蟲的結果,就會導致爬蟲的腸道系統運作紊亂,益菌族群崩潰,腸道受損。

      2.體外寄生蟲:體外寄生蟲大概最困擾的就是蛇類,最常見的就是蛇螨,壁蝨(牛蜱)在人工飼養個體幾乎不常見;以前我看到很多人都在用甚麼牛豬安,謹慎一點的都說百無一蝨好用,但要知道,不管標榜成分多麼天然,這些都是屬於“藥品”,使用上是要有一定“劑量”的,劑量太高,加上你飼養環境的加溫而蒸發,爬蟲可能就會死亡,其實要去除體外寄生蟲根本不用這麼麻煩,你只要將爬蟲抓出來全身塗抹沙拉油,塗好塗滿,放在另一個乾燥容器靜止三天之後,你會發現那些體外寄生蟲因為呼吸被油膜給阻斷全部窒息死光光,再把爬蟲拿出來幫牠洗一個舒舒服服的溫水澡,飼養環境再用噴燈酒精等重新消毒一下就好了。

之前網路上流傳的照片,甚至上新聞了,這是稱為壁蝨的體外寄生蟲,在野生個體上其實很普遍,不過這麼嚴重的例子其實並不多見。

      3.皮下寄生蟲:這個東西坦白說,一般飼主絕對無法自行處理,皮下寄生蟲的典型症狀就是蛇類外觀看起來會有一瘤一瘤的凸出,而且這些凸出的地方每天都會不一樣,會自行移動,這些偏偏都是一些野生進口的個體經常會發現的症狀,皮下寄生蟲只能手術,一般就是開刀取出處理,別無他法,所以如果你想要便宜又不想花大錢處理一隻爬蟲的皮下寄生蟲,購買一隻爬蟲之前請慎選。

皮下寄生蟲其實是一種廣義性的稱呼,皮下寄生蟲除了圖片這種的之外,其實還有一些例如寄生蠅之類的幼蟲,還有鉤蟲(hookworm)、有名的麥地那龍線蟲(Dracunculus medinensis)之類的,甚至會感染人類;皮下寄生蟲只能用手術取出。
皮下寄生蟲其實是一種廣義性的稱呼,皮下寄生蟲除了圖片這種的之外,其實還有一些例如寄生蠅之類的幼蟲,還有鉤蟲(hookworm)、有名的麥地那龍線蟲(Dracunculus medinensis)之類的,甚至會感染人類;皮下寄生蟲只能用手術取出。

       4.原蟲感染:原蟲也是爬蟲寄生蟲常見的一種,而且不容易判斷,死亡率比體內寄生蟲更高,原蟲的感染途徑一般是經由飲用水源,所以大多數的野生個體體內可能都會有原蟲,但並不是人工飼養就不會有,端看你給牠們的飲水乾不乾淨,或者可能交叉感染,原蟲感染很難治療,因為原蟲有很多種,你不知道牠到底感染到哪一種,其通常症狀就是拒食、活動力變差、不愛明亮、嗜睡,最典型的就是牠們會排出半透明的所謂“果凍糞”,如果已經出現這些症狀,建議趁早時直接送給獸醫吧!!!

三、關於脫皮不順

  1. 脫水:我想這是蛇類脫皮不完全最常發生的原因,新皮與舊皮之間水分太少潤滑不夠就會黏在一起無法順利分離,其實蛇類是否為脫水狀態肉眼很容易分辨,如果一條蛇的鱗片呈現有點內凹,或是在你手上時觸感會像是粗糙甚至有逆鱗感那就是明顯脫水了,其實這也不是甚麼嚴重的事情,只要將脫皮不順的蛇放入一個至少裝了九分滿溫水的容器裡面,蓋上蓋子(至少要有空間給牠們上浮呼吸),就這樣給牠泡八小時左右,皮就很輕易的整張蛻下來了,之後在飼養時多注意水分補充就是了。
  2. 養份攝取不足:這是南美蜥最常出現脫皮不順的原因(很多人都有這經驗是吧??!!),每個養南美蜥的飼主總是說有爬文有爬文,但是在飼養時往往牠不吃甚麼就不給牠吃,牠想吃甚麼就給牠拼命吃,食量大就是好事,但是南美蜥本身就是雜食的啊啊啊!!!牠一定要吃到蔬菜水果才能均衡牠身體的營養,據我所知,長期沒有吃到蔬果的南美蜥就是特別會脫皮不完全,那是一種缺少維他命的症狀,為什麼很多南美蜥的飼主給牠亂亂吃就不會出現這種症狀??記住,食性多樣化才是王道。

四、關於拒食問題

爬蟲拒食這個問題其實很複雜,但其原因不外乎是爬蟲生病或者精神緊迫,如果是CB的個體,那麼就可能是早產、父母還未完全成熟就交配產卵,或者是物競天擇的關係,天生就是如此,恭喜你,你挑到了一隻人工CB但牠卻天生就不知道該怎麼吃東西的爬蟲,不過這也不是甚麼大問題,那就是,塞,所謂的人工灌食、強迫進食,但是如果走到這地步,我也不能保證你手上的爬蟲是不是能繼續好好的活著了,這有一種類似機會與命運的問題,遇到這種情況,你的心態就是只能死馬當活馬醫。

OK~咱們往好的方向想的話,這隻爬蟲只是不會自己進食而已,這時候我們可以施以“輔助進食”,順利的話,把蛇嘴巴掰開塞入一隻老鼠(體型別太極限),牠會自己試著吞進去;蜥蜴的話雙顎力道比較頑強,所以在掰嘴的時候切忌不能太用力,我曾經把一隻拒食小草巨的下顎硬生生掰斷,當時難過了好久,死不開口的蜥蜴只能灌食針加上流質食物給予支持療法,有些時候可能塞著塞著,哪一天牠就懂得怎麼自己進食了,也有可能牠一輩子都需要人工強迫灌食,再不行的話就是請獸醫大神接手了。

還有一種頑強抵抗死也不吃的,都是過於緊迫或者已經嚴重影響健康,這大部分都是野生個體,必須要耐心的灌食,如果是之前正常有吃卻突然拒食的,那一定就是生病了,病態性的拒食通常會發生在爬蟲的原蟲爆發、腸胃炎、腸道益生菌失衡或缺乏、嚴重的呼吸道感染而導致的肺炎、長期營養失衡而導致厭食症(對餌料已沒興趣)之類的,自我急救除了設法補充益生菌與使用電解質浸泡解除緊迫之外,其他你不確定的,一樣交給獸醫大神處理吧!!!

五、關於燙傷

這是我以前養的草原巨蜥,牠叫“麻糬”,我養了八年,這是牠之前被直接燙傷然後痊癒的樣子,當時其實非常嚴重,還一直滲血,飼養爬蟲真的必須注意加溫設備的設置,才能避免這種事情發生。
這是我以前養的草原巨蜥,牠叫“麻糬”,我養了八年,這是牠之前被直接燙傷然後痊癒的樣子,當時其實非常嚴重,還一直滲血,飼養爬蟲真的必須注意加溫設備的設置,才能避免這種事情發生。

爬蟲的燙傷有兩種,一是直接燙傷,二是低溫燙傷,直接燙傷這方面就顯示了飼主加溫設備設置不當的問題,很多蜥蜴與蛇類只要溫度夠的話,活動力都很好所以牠們會在空間內到處亂爬,雖然這是爬蟲健康的一種表現,很多爬蟲缸裡面會設計一些可以夾燈具的地方,雖然這樣加溫效果好,也可以直接調整加溫的角度與地方,但不是任何爬蟲都會適合這種把燈具直接夾在缸子內的環境,像南美蜥、所有巨蜥與任何蛇類,切忌使用這種方式設置加溫設備。

南美蜥、所有巨蜥與任何蛇類是最會到往上往下到處爬的爬蟲,很多巨蜥南美蜥會因此一直把燈具扯下來,甚至會直接抱住燈泡,牠們似乎不知道燙傷的痛,而且會一而再再而三的重複這麼做,嚴重燙傷都是這麼來的,所以把加溫燈泡設置在外部,例如使用燈罩直接放在育養缸上的鐵網,寧願燈泡瓦數拉大一點,這樣才能避免牠們因此直接燙傷,另外,使用加溫片也需要注意,別以為加溫片摸起來好像就只是溫溫的沒啥影響,有很多例子加溫片也可以把塑膠或壓克力的爬蟲箱給燒熔了,這是電壓問題,所以有使用加溫片的爬友們,一定要加裝可調溫的溫控器,寧可把溫度調低一點避免最大出力。

低溫燙傷這其實也是使用加溫片或加溫石最常見的問題之一,當環境溫度不夠時,爬蟲會因此一直趴在加溫片或加溫石上面以取得溫度,低溫燙傷的主要原因,因為動物(人也一樣)身體的部分都是蛋白質組成,而蛋白質在溫度超過攝氏44~50℃以上然後又超過兩個小時以上的時候,蛋白質就會開始產生質變,於是對皮膚表面到真皮層至皮下組織造成的灼傷或燙傷,而超過4~6小時的話就會造成永久性傷害,對,這就跟“溫水煮青蛙”一樣,要避免低溫燙傷,就是直接把飼養缸內的整體溫度提升,這樣你飼養的爬蟲就不會因為環境太冷而一直去窩著加溫墊或加溫石了,有些事情真的不能貪小便宜。

六、餵食餌料問題

這就是我一直以來聽到最討厭的話題了,之前在那邊說蛇餵鼠兔結果鼠寶兔寶撻伐說好殘忍,現在也有養爬的也在那邊說餵活的鼠兔太殘忍而且怕傷到寶貝蛇。我聽到真的他媽的笑了好久,怎麼曾幾何時,現在連養爬蟲也出現愛寵正義魔人啦??幹他媽的害怕討厭就不要養啊!!!在那邊有的沒的,看了就覺得一種噁心的自以為是與偽善。

我曾經說過:“爬蟲類就是一種野性動物,不管牠是甚麼品種,只要你養了爬蟲,你就別無選擇”,你喜歡爬蟲的初衷是甚麼??是因為牠們原始的外型與野性??獵奇少見的寵物??單純的覺得酷炫帥??不管如何,你只要飼養牠們就得必須接受他們的“野性”,所以很多人說要養爬蟲之前要先做功課啊~啊你到底是做了沒??然後你到底用甚麼高度去干涉別人怎麼養爬蟲??

爬蟲餌料很多種,一般的話就是蟋蟀、蟑螂、小鱉、牛蛙、朱文錦、泥鰍、麵包蟲、大麥蟲、大小白老鼠;殘酷一點的就有黃金鼠、天竺鼠、兔子、雞鴨甚至小豬……我真的覺得這沒有甚麼好靠北的,一般飼養貓貓狗狗的只有看見罐頭,卻沒看見這些罐頭是如何從動物血腥的肉體被加工出來的“成品”,這些來源都是一樣的東西,動物的活體到商品,只是一般人看到餵食爬蟲時是比較不文明的那一面,但那就是野性。

關於爬蟲餵食死體還是活體問題爭議我也看到爛了,有新一派說不要餵給爬蟲吃活體,很殘忍,也怕老鼠咬傷寵物,但是老一派的總是依照傳統,該餵活的就活的,之後為什麼會餵冷凍的很簡單,因為冷凍的保存期限長,成本比較低,但是冷凍餌料要餵食回溫也很重要,就像我第一點“餵食後嘔吐”的說明,另外,不是全部飼養的爬蟲都會接受冷凍食材,我接觸過的很多蛇類就打死不吃死的東西,何況冷凍,那這時你打算如何處理??

如果你擔心餵食活的老鼠卻又怕爬蟲不吃反而被老鼠給傷了,很簡單啊,丟老鼠進去之後全程觀察,一陣子之後確定老鼠沒被吃掉抓出來就好了,但是一般這個機率也不高,身體健康的蛇餓的時候一般你夾老鼠給牠,可能你還來不及反應蛇已經迅雷不及掩耳地把老鼠給纏了,所以如果蛇被老鼠咬傷,我認為還是歸咎於飼主太過於粗心,我本身有一個經驗,二十幾年前我飼養的一條緬甸蟒,那時爬蟲器材幾乎沒地方買,冬天時我只好不加溫給牠冬眠,而當時我一個室友養的楓葉鼠因為繁殖過剩,有一次丟了兩隻給我的緬甸蟒卻沒告知我,等我發現時已經來不及了,全身有60%都被楓葉鼠啃到見骨。

七、我的結論

以上其實只就就我自己的所知來發表的文章,有興趣者歡迎討論,其實養個動物而已,大家可以互相交流,良性互動,沒必要在那邊戰來戰去,然後還酸來酸去,也不必像貓寶狗寶一樣還分甚麼罐罐派乾乾派,還在那邊有榖派無榖派,還有全肉派全生食派,我聽了都暈了…….何必呢??

每個人都有各有各的飼養習慣與方式,只要是營養均衡的方式,又何必干涉人家餵的是甚麼東西??也許人家各有各的飼養心得,截長補短這樣的善意交流不是很好嗎??每次聚會時,常常有爬友問我某某爬蟲該怎麼餵食比較好,我其實也只能說,啊就這樣餵啊~因為我就是隨便餵,只要我覺得可以餵,對我來說真的沒甚麼好討論的。

但是玩家與玩家之間,就有很多東西可以聊了,你們應該會討論到營養學、食性多樣化、餵甚麼可以餵甚麼不可以,因為只要食性多樣化,那都是很自由的,只要不會影響到你的爬蟲,任何可能的食材(蛇、全肉食爬蟲除外),大家都可以去搭配的,這是可以交流的,不用去對誰餵了甚麼而因為你不認同去嗤之以鼻,因為你無法保證,你的飼養方式是對的,你也無法反駁別人的飼養方式是絕對錯的。

重申那句話,養個動物而已,不必搞到分黨分派,更不必看人不順眼在那邊私底下說三道四,心胸敞開一點可以嗎??甚麼是屌物很重要嗎??繁殖甚麼很重要嗎??誰是大咖很重要嗎??那一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養的健康,跟寵物互動的開心,養個爬蟲而已,不需要壓力這麼大,我想這才是最重要的,寵物嘛!!!

 

訪客留言

發佈留言

Share v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