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 名:Morelia boeleni、Simalia boeleni (Brongersma, 1953)
英 名:Boelen’s Python、Black Python
別 名:黑白莫瑞蟒、黑鑽樹蟒
科 名:蟒蛇科 (Pythonidae)
分 布:僅分佈於印尼屬新幾內亞與巴布亞新幾內亞,棲居在海拔1700~2800公尺以上且濕度很高的熱帶雨林區中。
生態習性:波氏莫瑞蟒可能是寵物市場中售價最高昂的莫瑞蟒屬(Morelia)的蛇類了,野生個體的飼養難度並不低,但是因為其美麗的外表,儘管售價高昂,還是吸引了很多進階的蛇類愛好者收藏飼養,所幸近幾年來已經陸續有少量的人工繁殖幼體釋出,已適應人工環境的個體飼養起來自然就容易許多了。
歐洲的爬蟲販售網站上,一隻人工繁殖的波氏莫瑞蟒幼體,要價7500歐元,約台幣34萬8千(2024年價格)。
人工飼養波氏莫瑞蟒並不容易,但如果真的要飼養,人們也只能盡可能地提供最良好的環境。首先需要的是一個夠大且具立體高度的飼養箱,裡面擺放一盆觀葉類植物,底材使用報紙即可,大水盆與遮蔽物也是必備品;最重要的是必須裝設一組全光譜紫外線UV燈管,維持一個12小時光照與12小時黑暗的循環,並裝設一組人工造霧器以維持濕度。
確保飼養箱的通風性,過於悶熱的環境會造成這種蟒蛇感染皮膚病或真菌,濕度維持在70~80%以上,溫度白天必須保持在攝氏28~30℃左右,晚上則降至16~20℃即可,其實基本上跟飼養一些變色龍差不多;野生的波氏莫瑞蟒會獵食小型哺乳動物、鳥類、兩棲類與蜥蜴,人工飼養下可以完全使用大小白鼠餵食,當然偶爾也可以試試牛蛙、鵪鶉或日齡雞,雄性約3年即可達性成熟,而雌蛇則需要5年左右。
人工繁殖波氏莫瑞蟒的例子相當罕見,可能本來就很困難,也有可能是基於商業機密不便公開,目前被公布成功繁殖的案例可能不到十個;雖然波氏莫瑞蟒通常都在海拔1900~2900左右高度發現,但在2010年,有學者從當地獵人交談後得知,幼體與亞成體的波氏莫瑞蟒棲息範圍有往較低海拔的趨勢,因為那裏有體型更大的獵物、較豐富的水源與豐富的植被供其躲藏,但因為在野外很難發現波氏莫瑞蟒幼體,所以這個習性目前仍無法被證實。
形態特徵:成體平均體長約1.8~2.4公尺,眼睛具有垂直瞳孔,體色為黑色或藍黑色,並泛著彩虹般的暈光,相當漂亮,其喉部、頸部與體色都有乳白色的斜紋,唇部則有類似琴鍵班黑白相間的條紋;幼蛇的體色為紅褐色,且整體斑紋較為鮮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