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 名:Pseudechis porphyriacus (Shaw, 1794)
英 名:Red-bellied Black Snake
科 名:蝙蝠蛇科(Elapidae)
分 布:澳洲東部及東南部;棲居在森林、沼澤、溪流與潟湖中。
生態習性:這是是澳洲最有名的毒蛇之一,赤腹伊澳蛇通常喜歡靠近水域的棲地,常出現於沼澤及河岸等蛙類數量眾多的地區,主要以蛙類為食,但也會獵食魚類、小型哺乳類、蜥蜴、其他蛇類甚至比自己體型較小的同類,在不狩獵、不需要曬太陽或休息時,赤腹伊澳蛇會躲在倒木、岩石、落葉堆下或洞穴中,屬於日行性卵胎生,每次產下約8~40條幼蛇。
一般來說,赤腹伊澳蛇不是一種兇猛的蛇類,牠們的攻擊性並不強,甚至可以說較為溫馴,遇到威脅時通常會試著逃離現場,如果真的無法離開,牠們才會真正採取防禦姿態,並撐起頸部皮褶,發出嘶嘶聲,最後才會試圖攻擊;雖然赤腹伊澳蛇擁有強烈的神經性毒,但除非是獵食,牠們通常在噬咬時只會釋出少許毒液,雖然人類很少有致死案例,但遭赤腹伊澳蛇咬傷後還是必須到醫院接受治療。
形態特徵:體長通常約1.5~2公尺,最大紀錄達2.5公尺,體鱗17列,這種伊澳蛇的身體背面顏色烏黑而發亮,但其腹側與腹面則為鮮艷的紅色,橢圓形的頭部有著比例較大的眼睛,吻端呈亮棕色,舌頭為紫黑色。
※附 註:自從海蟾蜍(Bufo marinus)引進澳洲後,赤腹伊澳蛇與其他同樣以蛙類為主食的蛇類數量便與日遽減,原產於南美洲的海蟾蜍,當初是為了要抑制甘蔗田裡的害蟲而引進澳洲,但這種蟾蜍的毒性出乎意料的猛烈,不僅成為澳洲蛇類的致命剋星,也造成澳洲本土蛙類的浩劫,同時蛇類可以獵食的食物也受到了影響。
◎延伸閱讀: 蛤蟆の王 — 海蟾蜍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