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東亞美食 — 中華鱉

↑ 中華鱉的幼體身上會有黑斑,但這些黑斑會隨著逐漸成長為成體後漸漸而消失。

學    名:Pelodiscus sinensis (Wiegmann, 1835)、Amyda sinensis (同種異名)、Trionyx sinensis (同種異名)

英    名:Chinese Soft-shelled Turtle

別    名:中國鱉、甲魚、團魚、水魚

科    名:鱉科 (Trionychidae)

分    布:原產於台灣、日本、韓國、越南及中國大陸,西伯利亞南部亦有分佈,現已被多數國家引進養殖。棲居在溪流、河川、池塘、湖泊、沼澤、溼地等水域。

生態習性:屬於完全水棲日行性的龜類,多生活在沙泥底質且水流緩慢的水域,偶爾會上岸曬太陽,但頻度較一般淡水龜低,中華鱉主要為肉食性,在野外以小型魚類、甲殼類、螺貝或水生昆蟲為食。卵生,產卵季約為每年的四~八月,產卵數約為12~30枚。

形態特徵:中華鱉是一種典型的軟殼龜,背甲為橢圓形,成體體色呈欖灰色,幼鱉背甲具有黑斑,但成體時會逐漸消失,其背甲與腹甲皆覆蓋著革質皮膚,不是一般龜類的角質盾板,背甲上有疣狀突起,皮膚下的骨骼仍可提供一定程度的保護。

中華鱉的背甲後端具有軟而圓形的襯裙,腹甲比背甲小很多,呈灰白色或略帶淺紅色且質感光滑,尾巴很短,四肢均有蹼,具有五趾而露出三爪,頸部極長,吻端細長如豬鼻般突出,所以棲息在較淺的湖泊或河流底部仍能伸出水面呼吸,成體背甲最長可達30~35公分以上。

經濟價值:作為東南亞地區重要經濟性養殖水產之一,中華鱉是世界上最普遍被飼養、規模數量最大的爬蟲類。不僅鱉肉、鱉蛋、鱉甲、鱉鞭、鱉肝、鱉血均可食用,亦被認為具有藥用價值,市面上有鱉精、鱉粉、鱉膠囊,經濟價值極高,目前餐廳所提供的皆是養殖鱉,幾乎沒有野生鱉。

↑ 除了食用與藥用價值之外,白子化的中華鱉也是另類寵物市場中相當受歡迎的寵物,售價並不低。

除了食用藥用之外,在寵物市場中幼鱉也是其他肉食性寵物的活體飼料來源,而例如白子化(Albino)的中華鱉,也是一種相當熱門的寵物,當初白化鱉對於以養殖食用鱉為主的養殖戶而言,並不討喜,但近年因為另類寵物的熱門,目前白化鱉售價並不低,作為寵物來說比起一般食用鱉來說還高上不少倍。

 

※備    註:中華鱉雖然在台灣並非保育類動物,但因為過度濫捕與棲地的破壞,2000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已將中華鱉的現存狀況評估為“易危物種(VU)”,在美國夏威夷群島及東南亞的泰國、馬來西亞等地及少數部太平洋島嶼,中華鱉已作為外來入侵種在當地歸化。

訪客留言

發佈留言

Share v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