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 名:Sistrurus miliarius (Linnaeus, 1766)
英 名:Pygmy Rattlesnake、Pigmy Rattlesnake、Dusky Pigmy Rattlesnake、Eastern Pigmy Rattlesnake
別 名:卡羅來納州侏儒響尾蛇、東部侏儒響尾蛇、地響尾蛇、矮響尾蛇、北美小響尾蛇
科 名:蝮蛇亞科(Crotalinae)
分 布:主要分布於北卡羅萊納州、佛羅里達州、德克薩斯州、奧克拉荷馬州等美國東南部地區;密蘇里州與肯塔基州西南部亦有分布。棲居在潮濕的草原、稀針葉林、沙丘、混合林、沼澤湖泊等洪水氾濫的地區。
生態習性:這種體型很小的毒蛇通常棲息在靠近水邊或濕度很高的地方,鮮少在乾燥的地區被發現,牠們很善於游泳,攻擊速度非常快,是坐等型的伏擊高手,以小型哺乳動物、鳥類、蜥蜴、青蛙或其他蛇類為食,甚至也會吃些昆蟲、蜘蛛或蜈蚣,在過於乾燥或溫度過高時,牠們會躲進地底的洞穴中,但牠們不會自己挖洞,而是躲在其他囓齒動物或地鼠龜(Gopherus .sp)住過的洞穴。卵生,每年的九月到隔年的一月是牠們的繁殖季,懷孕期約三個月,不像其他的響尾蛇,侏儒響尾蛇的雌蛇一旦授精後,會更常頻率的曬太陽,以加速胚胎的發育,在人工飼養紀錄中,牠們的壽命達到16年。

侏儒響尾蛇具有強烈的出血性毒(Hemotoxin),但因為體型小,無法產生太多毒液,所以牠們儘管有不少咬傷人的報告,卻尚未有致人於死的紀錄,雖然牠們釋出的毒性並不至於使一個健康成年人死亡,但對於兒童依然具有潛在危險性,而且雖不致死,也可能因為被咬而帶來劇痛、住院數天,甚至傷口壞死或截肢,無論如何侏儒響尾蛇一樣是典型毒蛇,不可不慎。
形態特徵:小型毒蛇,體長通常在40~60公分左右,最大紀錄達80公分,雌蛇大於雄蛇,鼻孔與眼睛中間有一對頰窩,尾部具有完整的響環,體色可能是灰色、褐色、棕色或淡紫色,背部有一系列橢圓形或近圓形的大型深色斑塊,但各亞種之間體色也會有不同;幼體與亞成體體色與成體可能相同,或者較為鮮明,唯一不同的是在這個階段的個體其尾部為黃色,用以模仿蟲子引誘獵物上門。
※侏儒響尾蛇有三個亞種:
- Sistrurus miliarius miliarius (Linnaeus, 1766) — 卡羅來納州侏儒響尾蛇
- Sistrurus miliarius barbouri (Gloyd, 1935) — 深色侏儒響尾蛇
- Sistrurus miliarius streckeri (Gloyd, 1935) — 西部侏儒響尾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