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 名:Bitis caudalis (A. Smith, 1839)
英 名:Horned Adder、Horned Puff Adder、Horned Viper
別 名:角膨蝰、角蝰、側行蝰
科 名:蝰蛇科(Viperinae)
分 佈:分布於西南非的納米比亞、辛巴威、波札那、安哥拉與尚比亞等地。棲居在乾燥沙漠及半乾燥的灌叢或稀樹草原中。
生態習性:本種屬於夜行性毒蛇,於黃昏後開始活動,以兩棲類、小型爬蟲類或哺乳類為食,卵生,繁殖期在每年十月~十一月,而於十二月或隔年二月產下約4~27條幼蛇,幼蛇長約10~15公分,壽命可達10年以上,未成年的砂膨蝰在獵食時會將尾巴模仿蠕蟲般抖動,藉以吸引小蜥蜴上門。
砂膨蝰具有出血毒,如遭嚙咬其患部會腫脹、劇痛並導致壞疽,但其毒性單位並不高,有學者推測砂膨蝰的毒液至少需要300毫克才可殺死成年男性(Spawls and Branch, 1995),加上體型小注毒量不大,所以致死率不高。砂膨蝰通常將自己埋入砂中,並只露出一對雙眼,等待獵物經過之後就突然攻擊,攻擊速度相當快。
型態特徵:小型毒蛇,體長約30~35公分,最大紀錄達50公分。砂膨蝰並沒有其他亞種,體型短而粗壯,體色變化多,背部從灰色到黃褐色、橙色或紅褐色都有,綴有三列深色斑塊;腹面則全部為白色,三角形的頭部,雙眼上通常各長有一支角狀突起。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