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 名:Cyclura cornuta (Bonnaterre, 1789)
英 名:Rhinoceros Iguana、Rhino iguana、Hispaniolian Rhino Iguana、Rock Iguana
別 名:海地犀鬣蜥、岩鬣蜥、犀牛鬣蜥、圓尾鬣蜥
科 名:鬣蜥科 (Iguanidae)
分 佈:分佈於西印度群島的海地、多明尼加共和國、波多黎各等地。棲居在乾燥的多岩灌木林區中。
生態習性:我想,所有的鬣蜥迷對犀牛鬣蜥一定不陌生,但是因為犀牛鬣蜥是列為 CITES I 的保育類動物,在台灣禁止飼養、繁殖與買賣,所以始終讓愛好者們望之卻步,但是因為犀牛鬣蜥其實全世界人工繁殖的數量已經很多了,所以2020年10月開始,在台灣只要是可以證明是人工繁殖的個體,就可以合法飼養,這無疑是台灣鬣蜥迷們的福音。
犀牛鬣蜥算是在寵物市場中能見度最高的岩鬣蜥屬(Cyclura)成員之一,個性活潑而且也不難飼養,而且比綠鬣蜥還容易馴化,不過雄性個體具有很強烈的領域性,雄性必須要4~5歲才會達到性成熟,而雌性則僅需2~3歲,每年僅在4月份的2~3週內為繁殖期,交配可能持續15~20天,雌性懷孕期約40天,於7~8月開始挖掘深達一公尺的洞準備產卵,每次產卵約2~34枚,孵化期約85~90天(環境溫度在28~31℃之下),值得一提的是,犀牛鬣蜥蛋的尺寸是所有蜥蜴中最大的,牠們是壽命很長的蜥蜴,根據學者的推測,其壽命可能長達50年以上。
在野外環境犀牛鬣蜥雖然主要都在地面活動,但偶爾也會攀爬到樹上,屬於雜食性但以植物性為主,除了植物的莖葉、花朵與果實以外,在野外牠們偶爾也會吃一些節肢動物、小型脊椎動物甚至泡軟的麵包與豆類等,所以如果過度餵飼的話很容易就會過胖,甚至縮短壽命,人工飼養方式其實可以完全比照綠鬣蜥,牠們是日行性的蜥蜴,需要大量的UVB照射,環境溫度白天設定為攝氏28~35℃,到了夜間可以降至攝氏20℃左右。
型態特徵:本種是十分顯眼的鬣蜥類,頭部及軀幹部很大,頭顱後方有兩塊增大的隆起物,吻端有角狀的突起物,四肢健壯、體型笨重壯碩,看起來非常霸氣,成體體長通常為1~1.2公尺,最大可達1.5公尺,體重平均為4.5公斤,最重可達10公斤,雄性體型大於雌性。
成體的體色幾乎為全灰或全褐色;而在幼年階段身上則有一些不明顯的淡色橫帶紋,尾部強壯厚實且覆蓋有棘狀大型鱗片,鱗列間另有至少1列以上的小型鱗片,因本種的眼睛前方有類似犀牛角般的3~5個隆起鱗片,因此而命名,而這些角狀突起在體型較龐大的成年雄鬣蜥上比較容易發現。
※附 註:儘管犀鬣蜥在產地有廣泛分布,也已被很多私人養殖場成功大量繁殖,但因為土地過度開發、商業性大量捕捉等壓力之下,仍被列為華盛頓公約CITES附錄一保育動物,台灣目前並無合法進口之個體(2020年以前)。
犀鬣蜥在台灣已於2013年由台北市立動物園成功繁殖出4隻幼體,該新聞連結:http://www.zoo.taipei.gov.tw/ct.asp?xItem=68904005&ctNode=22735&mp=104031
犀鬣蜥共有三個亞種:
- Cyclura cornuta cornuta — 指名亞種犀鬣蜥
- Cyclura cornuta onchioppsis — 那瓦薩島犀鬣蜥 (被公認已滅絕)
- Cyclura cornuta stejnegeri — 摩那島犀鬣蜥
※延伸閱讀:綠鬣蜥基本飼養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