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蜈蚣這種動物給一般民眾的形象,搞不好比蜘蛛還令人感覺發毛吧…..如果說做為寵物來飼養,那可能更多的人避之唯恐不及,所以因為如此,在台灣飼養蜈蚣的愛好者一直都非常少,我希望透過我對蜈蚣的介紹與飼養教學,能使廣大民眾對蜈蚣既往的不良印象改觀,蜈蚣真的沒有那麼差勁,那修羅便感功德無量。
不過畢竟修羅也不是學者,只不過在台灣玩家中,蜈蚣這領域我接觸的算是多的,有些地方描述的也許不是那麼專業或者有誤、或者遺漏者,在此班門弄斧還望諸多看倌海涵海涵,並給予指正,感激不盡。
簡 介
蜈蚣屬於唇足綱(Chilopoda)成員,牠們的第一對步足特化成了鉗子狀的”顎足”,並且前端具孔可釋出毒液,真正的口部位於顎足中間、頭部正下方,所以命名為唇足綱實在是非常合適;不同於倍足綱(Diplopoda),唇足綱成員每個體節僅一對步足,倍足綱則是每個體節兩對步足,同屬唇足綱的除了蜈蚣之外,還有蚰蜒目(Scutigeromorpha),不過在本篇文章中,我們只會聊到蜈蚣。
總和唇足綱所有成員,全世界約有2800種,但事實上世界上到底有多少蜈蚣,我想恐怕沒有一個學者可以給你一個確切的答案,畢竟蜈蚣在學術研究上,無論是進行專門研究的學者或是文獻資料的數量,可以說是少得可憐,網路上更多的都是以訛傳訛,毫無科學根據的資訊 — 最多的無非都是尺寸常常被過於誇大,導致一些蜈蚣愛好者盲目去追求錯誤的資訊,而這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加拉巴哥巨人蜈蚣(Scolopendra galapagoensis),據說能長到62~65公分,這事實上根本沒有科學根據,如果說體長在45公分以內,我想我還可以接受,畢竟我在網路上看過的照片,也差不多40公分而已,而且是不是加拉巴哥巨人還不確定,我比較相信存在的最大品種,是亞馬遜巨人蜈蚣(Scolopendra gigantea),最大紀錄超過35公分。
毒 性
無論是蜈蚣還是蚰蜒,都是具有毒性的,網路上聽聞有人被越南巨人蜈蚣咬傷致死的消息,但事實上蜈蚣的毒性並不足以致人於死,至少對一個成年健康的人來說是如此;但是跟所有有毒動物一樣,我並不鼓勵玩家為了耍屌將蜈蚣放在手上,修羅本身至少被蜈蚣咬過三四次,不過那些都是意外,並非故意上手,管理飼養蜈蚣確實要小心,雖然蜈蚣咬人並不致死,這絕對是令人欣慰的地方,但是如果被毒性較強的品種咬到,所產生的劇痛可能會讓你自己寧願去死,其痛楚程度甚至是用嗎啡都無法擺平,絕非危言聳聽,不可不慎。
印象比較深刻的,修羅分別被糙耳孔蜈蚣(Otostigmus scaber)、中國紅巨人蜈蚣(Chinese red dragon,一說哈氏蜈蚣(Scolopendra subspinipes “De haani”)),越南巨人蜈蚣(Scolopendra subspinipes “Vietnam”)這三種咬到,無論毒性強烈與否,共通的症狀包括:患處腫脹與輕微抽搐、刺痛與抽痛,慢慢演變成刮骨般的痛,心跳加速、發燒…..約莫一至二個小時後,症狀慢慢減緩並消失,依照毒性強烈與否,痊癒時間由一二個小時至兩三天不等。
網路文章上,有醫師說冰敷可減緩痛楚,但我的經驗是越冰敷痛楚感覺越嚴重,如果被咬到能第一時間盡快使用肥皂水與尿液塗抹患處,使之酸鹼中和,我相信應該能減輕症狀,至少可以舒緩不少疼痛。
禁 忌
飼養蜈蚣時,我希望你了解有些事情是絕對不能犯的錯:
- 蜈蚣在前進時,別想用手試圖檔住牠去路,牠會把牠遇到的所有障礙視為敵人,毫不猶豫的攻擊。
- 如果牠脫逃時想躲進縫隙,絕對不能用手從牠後面試圖拉出,牠絕對會往後攻擊,因為這是牠的反射動作。
- 我知道這真的不怎麼好笑,但你一定要使用手邊任何可以拿到的非徒手工具才能不至於在蜈蚣逃跑時失控,儘管可能只是一支牙籤(一寸長一寸強)…..。
市 場
在台灣寵物市場中,除了台灣本土產的蜈蚣之外,國外品種在台灣出現過的也並不多,在這邊我憑著印象先羅列一下品種,很多拉丁學名是我自己整理出來的,如有錯誤還請指正:
- 中國哈氏蜈蚣 (Scolopendra subspinipes “Dehaani”)
- 中國紅龍蜈蚣 (Scolopendra subspinipes “Red Dragon”)
- 越南巨人蜈蚣 (Scolopendra subspinipes “Vietnam”)
- 橙腳羽毛尾蜈蚣 (Alipes grandidieri)
- 智利藍蜈蚣 (Hemiscolopendra chilensis & Scolopendra chilensis)
- 坦尚尼亞黃腳巨人 (Ethmostigmus trigonopodus)
- 坦尚尼亞老虎 (Scolopendra mirabilis)
- 佛州巨人蜈蚣 (Scolopendra alternans “Florida”)
- 玻利維亞黃腳 (Parotostigmus rex)
- 北美巨人蜈蚣 (Scolopendra heros)
- 亞馬遜巨人蜈蚣 (Scolopendra gigantea)
- 印度巨人虎蜈蚣 (Scolopendra hardwickei)
- 馬來西亞三色珠寶蜈蚣 (Scolopendra sp.)
- 海南間腳蜈蚣 (Scolopendra subspinipes .spp)
飼 養
事實上,關於蜈蚣飼養真的是蠻簡單的,不管是本土種或外來種,飼養方式幾乎都是一模一樣的,至少對目前存在台灣的品種都是屢試不爽,只要抓到那個重點,那麼蜈蚣是非常好照顧的節肢動物。
很多人都認為蜈蚣是一種肉食性動物,事實上並非如此…..蜈蚣其實是雜食,甚至是腐食性動物,除了動物活體屍體之外,牠們也會吃些植物和水果,有人嘗試餵過蜈蚣吃蘋果,我嘗試餵蜈蚣吃過帶殼蝦子,不過基本上,蟋蟀大麥蟲已經很夠讓蜈蚣吃了,如果夠大的話可以偶爾投餵乳鼠或小白鼠,但切記只是偶爾,因為這種食物太過營養。
底 材
底材是飼養蜈蚣非常重要的介質,因為蜈蚣的身上缺乏一層臘質,所以牠們無法維持自身的等滲透壓,也無法保濕,所以保濕性良好的底材就是飼養蜈蚣最重要的關鍵:市售的椰纖土、無菌底床、培養土其實都可以,可混合些許蛭石加強其保濕率,底材舖設厚度至少要蜈蚣體寬的三倍,確保牠們鑽入底下時可以充分完全的躲起來。
環 境
蜈蚣怕光、怕震動怕騷擾,所以除了底材舖設之外,最好可以給予一個遮蔽物,如果經常性保濕,那麼水盆就不是絕對必須的設備,但請注意,在蜈蚣懷孕與抱卵期間,雌蜈蚣對外界干擾極為神經質,如受驚嚇,牠們將毫不猶豫的把所有的卵給吃掉,所以如果沒有必要,在抱卵期間絕對不能震動到蜈蚣的飼養容器,並最好將容器放在黑暗的地方。
蜈蚣蛻皮一樣算是難得一見,除非刻意,不然你應該看不到牠們的蛻皮過程,牠們蛻皮完之後,通常都會把那層皮吃掉,所以你始終找不到蜈蚣蛻下的舊皮,如果蜈蚣有斷鬚斷足,蛻皮後都會重新長出,但其實這時候一樣不建議去干擾蜈蚣,順其自然吧!!!
管 理
蜈蚣雖然是一種攻擊性很強的動物,但管理蜈蚣其實並沒有想像中的困難,你最需要的就是一把水草夾或者小型蛇鉤,較長的的水草夾在夾住蜈蚣時因為施力點的關係,足以夾住蜈蚣身體但並不會傷害到蜈蚣;蛇鉤對於體型較大的蜈蚣也可以起到一些功效,小型蜈蚣可以比照一般蜘蛛的抓取方式,使用一個容器罩住全身,下面再塞入一張薄型硬紙片抓起。
民間傳統
在民間傳統中,蜈蚣通常會成為以訛傳訛的犧牲品,或者成為不可思議的藥材,很極端的兩個天秤…..在台灣最常見的,就是將蜈蚣捉來泡酒,說是可以治風濕,但我以前所聽聞的是,蜈蚣酒並不是拿來喝的,是拿來外敷治毒蟲咬傷或跌打損傷的,曾幾何時,蜈蚣酒變成內服可治風濕甚至耳聞為某些疑難雜症的良方了…..??
在中國,飼養蜈蚣有大規模繁殖場,主要供應中藥用,主治小兒驚風、口歪眼斜、丹毒腫瘤、蛇瘴蛇傷…..,無論中國或台灣用的都是少棘蜈蚣(Scolopendra subspinipes mutilans)來入藥的…..;泰國或越南有烤或炸蜈蚣這種街邊小吃,滋味如何我沒吃過,有沒有人可分享??
※附 註:蜈蚣的分類極為複雜,同一種依照分佈區域不同,其外觀差異有時極大,常常令學者頭痛不已,例如同樣一種少棘蜈蚣,澎湖產的就具有虎斑,且最後步足較膨大,根本島產完全不同。另外,蜈蚣的性別分辨也很不容易,可能都得冒著被咬的風險(看腹部),有些品種甚至要靠顯微觀察才可以得到結論,所以關於分類、品種或性別區分,我真的無法描述得太深入,因為我不是學者。
◎延伸閱讀:幹!被越南巨人蜈蚣咬到,實在有夠痛……Orz
您好~想請問蜈蚣要如何分辨公母?
…家裡有很多…也被咬過2次…..請問蜈蚣怕什麼呢??
怕拖鞋啊~
其實家裡如果是木造房屋或是太過潮濕,就會吸引蜈蚣棲息。
我不敢說大陸流傳的那套公母辨識法有沒有用。
但是看過一些國外較專業的蜈蚣飼養網站來說,他們表示用顯微觀察最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