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 名:Gavialis gangeticus (Gmelin, 1789)
英 名:Ganges Gharial、Gavial、Fish-eating Crocodile
別 名:恆河鱷、長吻鱷
科 名:食魚鱷科 (Gavialinae)
分 佈:亞洲南部,孟加拉曾經有分布,但目前已滅絕。棲居在如恆河等大河流中。
生態習性:本種又稱恆河鱷(Gavial),食魚鱷是食魚鱷科中唯一現存的種類,僅有一屬一種,在所有的鱷魚種類中,食魚鱷能在水中潛伏的時間最長,可以達到一個小時以上,分布限於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已滅絕)、緬甸和尼泊爾的寬闊河流中,很少離開水,以魚類為主食,但偶而也會獵食水生甲殼類、青蛙與小型哺乳動物;食魚鱷體型雖然大,但尚未傳出吃人事件。
卵生日行性,繁殖季在每年的12月到隔年1月,產卵期則在3~4月,每次產下約40~90枚卵,卵的孵化期平均為71~93天,幼鱷在經過8~12年之後達到性成熟,跟其他鱷魚不同,因為食魚鱷的嘴部過於細長,所以並無法與其他鱷魚一樣可以銜著幼鱷,當幼鱷孵化後,雌食魚鱷會將幼鱷引導至水邊,並且一樣會守護幼鱷至一定時間。
與其他鱷魚一樣,食魚鱷因為皮製品、傳統用藥、狩獵、貿易等等關係而瀕臨絕種,然而尼泊爾與印度這幾年來大力推動的復育、野放計畫,已經漸漸重新建立起食魚鱷在棲地的族群數量。
型態特徵:食魚鱷身體修長,體色為橄欖綠,嘴部極長而窄,口中有多達100顆且大小不一的牙齒,這樣的構造使得牠們可以輕鬆的獵捕魚類,成年雄鱷的吻端有個肉質的圓形突起,但其功能目前尚不清楚。食魚鱷也是世界上體型最長的鱷魚之一,體長可達4~7公尺,1908年據說曾捕獲到過一條超過9公尺長的個體,但數據極可能被誇大。
保育狀態:目前列為CITES I,華盛頓公約一級保育類動物;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為極度瀕危(Critically Endange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