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 名:Rentapia hosii (Boulenger, 1892)、Pedostibes hosii (舊學名)
英 名:Boulenger’s Asian Tree Toad、Yellow Spotted Tree Toad、Brown Tree Toad、Common Tree Toad
科 名:蟾蜍科 (Bufonidae)
別 名:霍西漿蟾、黃斑樹蟾、亞洲樹蟾蜍
分 布:泰國南部、馬來西亞、蘇門答臘與婆羅洲。棲居在海拔800公尺以下靠近沼澤或溪流的森林中。
生態習性:黃斑蟾蜍在分類上雖然被歸為典型的蟾蜍科,但其習性卻不同於一般蟾蜍,本種善於攀爬,而且會以樹棲生活為主,通常棲息在海拔600公尺以下溪流邊的樹上或灌木叢裡。黃斑蟾蜍以各種昆蟲為主食,但是牠們尤其喜歡攝食螞蟻,不過人工飼養上還是給予蟋蟀或杜比亞蟑螂等就可以了,在每年雨季來臨時進入繁殖季,雄蟾會爬到岩石或樹上發出交配的叫聲,雌蟾會在水中產下多達3000枚成串的卵;在產地卵的孵化期約兩週,但筆者在台灣所接觸到的孵化個案中,只需三至五天就可變成小蝌蚪。
人工飼養這種陸生為主的黃斑蟾蜍並不難,台灣寵物市場這幾年來都有引進,是很推薦入門者嘗試飼養的物種,修羅也曾經在飼養時有過繁殖紀錄,但因為畢竟牠們還是兩棲類,環境也不能太乾燥,溼度至少也要70%,底材推薦使用無菌底床,並布置一些觀葉植物或藤蔓等等,主要營造的是典型的熱帶雨林環境;溫度上維持在攝氏25~30℃就可以了。本種有樹棲傾向,環境內陳列適當的棲木是必須的,另外建議規劃一個較大一點的水域,有助於牠們在人工環境中更加活躍。
型態特徵:體長約5~10公分,雌性最大可達10.5公分。雄性幾乎只有雌性一半大小;黃斑蟾蜍具有典型蟾蜍的大型耳後腺、皮膚上亦佈滿疣與小棘刺;綠色、灰綠色或綠褐色的身體上有乳黃色的鮮明斑點,腹面為藍色,算是一種漂亮的蟾蜍,不過雄蟾體色則整體為毫不出奇的褐色或棕色。本種擁有與典型蟾蜍不同的細長四肢與腳趾上的吸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