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 名:Caiman crocodilus (Linnaeus, 1758)
英 名:Spectacled Caiman、White Caiman、Common Caiman
科 名:短吻鱷科 (Alligatoridae)
別 名:凱門鱷、眼鏡鱷、眼鏡凱門鱷
分 佈:原布於中美洲與南美洲,但在佛羅里達、古巴甚至台灣,已是著名的外來物種。棲居於海拔800公尺以下的湖泊、河流與沼澤中。
生態習性:卵生,每次產約18~40枚卵,這種鱷魚是綠森蚺、美洲豹、猛禽、浣熊、南美蜥(特別是卵)、其他大型鱷魚甚至是大型鯰魚獵食的對象,基本上本種被大量引進作為寵物或食用、皮製品需求所大量飼養已有多年歷史,雖然牠們野生族群仍屬於保育類動物,但因為市場上流通的全部都是人工飼養個體,一般水族館及寵物店皆可以低價輕易購得,但因鱷魚都會長的相當大,且性情粗暴,其實不建議初學者飼養,飼養時水溫宜保持在攝氏28.5度,在幼時凱門眼鏡鱷會先以無脊椎動物如昆蟲、螺貝、蝦蟹等為食,當漸漸成體之後,則改為獵食較大型的脊椎動物,人工飼養下則可餵食魚類、雞豬牛或老鼠。
成年的雌性凱門眼鏡鱷繁殖期在每年的5~8月份,每次可產下10~30枚,最多達40枚的卵,溫度決定幼鱷孵化時的性別,在攝氏31℃或更低時,孵出來的會是雄鱷,而如果在攝氏32℃或以上,孵出來的則為雌鱷,而在孵化期間,雌鱷有護卵護巢行為,甚至可能會翻動卵以協助孵化,一旦小鱷魚孵化後,會發出叫聲,雌鱷會將巢挖開銜著幼鱷協助送往水中,有時雄鱷也會參與這種行為,甚至會照顧幼鱷2~4個月,幼鱷完全獨立需約一歲半,而經過4~7年可達到性成熟,在野外,凱門眼鏡鱷的壽命可達到60年。
型態特徵:體長通常1.2~1.5公尺左右,雖然最大可達2.5~3公尺,但很少可以超過2公尺,體重平均約40公斤,雄鱷大於雌鱷,體色為黃褐色到深褐色,剛孵出來的幼鱷下頜兩側與身體上會有淡色斑紋,但成長到大約30~35公分長時,這些斑紋會漸漸消失。有粗壯的身體及寬闊的口鼻部,兩眼間還有一個類似眼鏡鼻樑架的骨質稜脊,是凱門眼鏡鱷最典型的特徵。
※凱門眼鏡鱷目前被公認有以下亞種:
- Caiman crocodilus apaporiensis (Medem 1955)
- Caiman crocodilus chiapasius (Bocourt 1876)
- Caiman crocodilus crocodilus (Linnaeus 1758)
- Caiman crocodilus fuscus (Cope 1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