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 名:Geoemyda spengleri (Gmelin, 1789)
英 名:Black-breasted hill turtle、Black-breasted leaf turtle
科 名:地龜科 (Geoemydidae)
別 名:黑胸葉龜、十二稜龜、地龜、金龜、越南葉龜
分 布:中國的湖南、廣東、廣西、海南;越南、印尼等地。日本的琉球也有一近似種,原本視為同一種之亞種,但於1992年已獨立自成一個新種-琉球長尾山龜 (Geoemyda japonica )。
生態習性:棲息地為山區樹木叢生之地,趾間有半蹼,屬半水棲性。卵生,繁殖期在每年的6~8月 ,飼養的環境可用陸地佔較大之兩棲生態缸,水不能太深,內部裝飾有樹幹、落葉、植物等可供其躲藏。飼養溫度約攝氏18~28℃ 左右,較不耐高溫。其食性為雜食性,但幼龜時的肉食傾向較強,人工飼養時可餵以水果、蔬菜、小魚、蚯蚓、蝸牛、蟋蟀、麵包蟲、肉泥或水龜飼料等。
長尾山龜雖然為半水棲性的龜,但其實水性並不太好,如果水位淹沒牠們的背甲太多可能會導致牠們溺死,較善於在陸地上攀爬,牠們通常棲息在海拔500~1000公尺左右水流較為遲緩、水深較淺且水質清澈的亞熱帶山區的森林中,除了繁殖期之外,長尾山龜都是各自獨居,目前科學加對其的習性所知仍然很有限,且長尾山龜從未在野外觀察到其繁殖習性,但根據人工飼養的觀察記錄,每年的6~8月是長尾山龜的繁殖期,交配後的雌龜每次僅產下約1~2枚卵,牠們的壽命可能長達20~24年。
長尾山龜–雄龜的尾部近照 | 長尾山龜–雌龜的尾部近照 |
型態特徵:長尾山龜是一種是小型的澤龜,也是世界體型最小的龜類之一,成龜背甲長約10~13公分,寬約7公分,殼扁平、高約4公分,體重僅有90~150公克,雌龜大於雄龜。比例較小的頭部呈淺棕色,上喙略鉤曲,眼後有一黃線。背甲前後緣呈明顯鋸齒狀,背甲有三條縱向脊陵,正中平寬、兩側則較細短。背甲淺棕色,腹甲為棕黑色,其兩側有淺黃色紋。雄龜除了腹甲略凹的特徵外,尾巴特別的長,也相對較粗。
保育狀態:長尾山龜在中國大陸的1988年11月8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上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 中,定為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並於1989年3月1日施行,同時也被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CITES)列為附錄II的物種,有限制的出口與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