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 名:Varanus olivaceus (Hallowell, 1856)
英 名:Gray’s Monitor、Ornate Monitor、Butaan
別 名:格雷巨蜥、灰巨蜥、布坦巨蜥
科 名:巨蜥科 (Vardanidae)
分 佈:目前已知僅分布於菲律賓呂宋島、波利羅島和卡坦端內斯島。

生態習性:葛氏巨蜥體型雖大卻也是奔跑速度很快的蜥蜴,受到威脅時可以用很快的速度逃離環境,是地區性普遍的種類,棲息於具有斜度的山坡地雨林和岩石地帶,居住在樹洞或岩石裂縫中,而且會挖空樹洞並將自己緊緊的嵌在裡面;葛氏巨蜥與其他巨蜥不同,葛氏巨蜥的牙齒呈鈍狀,這有助於進食水果和壓碎蝸牛,幼體時以蛋、鳥類、哺乳類、昆蟲、蝸牛、蜘蛛或螃蟹為食,但過了12~18個月大時會偏向以水果為主,這也是本種不同於其他巨蜥的地方,等到完全成熟後就以地上熟爛的水果為食,其他巨蜥在野外完全沒有攝食蔬菜或水果的紀錄;牠們多吃含糖且多油脂的水果(特別是露兜樹屬,例如林投果,還有諾麗果),由於哺乳類因這種水果含有化學成分會令蛋白質不易吸收而避免吃這種水果,使得葛氏巨蜥在進食方面相當輕鬆。
葛氏巨蜥在20世紀80年代重新發現之前,這種巨蜥一直被認為已經滅絕,每年7~10月是葛氏巨蜥的繁殖期,牠們產蛋與否取決於自身積存的脂肪多寡,懷孕的雌蜥通常會選擇在樹洞中產卵,每次約產下11~14個蛋,孵化期相當長,約220~300天以上,飼養葛氏巨蜥需要相當大的場地,最少不能小於9X9公平方尺,設置大型攀木,牠們很喜歡下雨,所以要常常利用噴霧器噴水,牠們的個性雖然非常膽小害羞,但經馴化一段時間後會比較活潑,人工飼養下容易食用的唯一水果之一是葡萄,如果買得到也可以試試諾麗果,偶爾也可以提供雞蛋、蟋蟀或小白鼠補充營養,理論上人工飼養下的葛氏巨蜥是不可能進行繁殖的,但在1994年菲律賓的阿維隆動物園、2015年美國洛杉磯動物園分別成功繁殖了這種稀有且鮮為人知的巨蜥。
型態特徵:葛氏巨蜥是亞洲體型最大的巨蜥之一,為獨立一屬的巨蜥,葛氏巨蜥亞屬,這裡就不多加分類,大型巨蜥,體長約150~180公分,最大紀錄為200公分,體重可達9~10公斤,體色為灰色或橄欖綠、黃綠色、黃褐色,從頸部開始直到尾部頂端有黑色的環狀帶紋,唇緣呈淡黃色,鼻孔小而像一個裂縫。
◎附 註:葛氏巨蜥在八十年代前的舊學名為Varanus grayi,這種巨蜥很少出現在世界各地的寵物市場中,並且受到嚴格的保護,台灣目前也從未看過本種的蹤影,不過至少在日本卻有個體販售。
※保育狀態:葛氏巨蜥的棲地遭到人為嚴重破壞,加上寵物貿易的商業性捕捉與森林過度砍伐,野外族群數量堪憂,目前在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UCN)中列為脆弱(Vulnerable)物種,而華盛頓保育公約則列為CITES附錄II級保育動物。
阿修羅~我問一下~^^
我的鱷龜一向都是吃朱文錦與泥鰍~
聽說鱷龜也可以餵生肉~請問是將肉塊直接丟到水裡嗎~?牠會自己去吃~~??
^^~~~~~~~
會吃~不過餵食生肉比較會污染水質,這是必須注意一下的問題。
不然一般來說吃魚比較乾淨,至少魚在還沒被嗑掉之前是活的會游來游去,甚至會吃一些水裡的殘渣。
但是整塊肉丟到水裡,油脂會污染水質,而且過沒兩天就會開始發臭了。
關於葛氏巨蜥的資料,好像有些出入,巨蜥好像是住在樹冠上而不岩洞,他只吃樹上的水果而不吃陸地上的熟爛水果,
當然我的資料也不見對,我也是看動物頻道所得的資料的,只是想說你對瓟蟲類那麼有興趣,如果有不同的資訊也許你會想知道正確的資料是什麼,可以去証實或更新自己的資料庫
資料會有出入那是難免的,也許我的所知來自舊資料。
葛氏巨蜥的習性尚未完全被學術界掌握,而且為它們也不只有一派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