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 名:Cyclocosmia ricketti (Pocock, 1901)、Halonoproctus ricketti (舊學名)
英 名:Chinese Hourglass Spider、Hourglass Trapdoor Spider、Chinese Trap Door Spider
科 名:盤腹蛛科 (Halonoproctidae)
別 名:金錢活門蛛、里氏盤腹蛛、金錢活板門、印章蜘蛛、截腹蛛、中國活板門蛛、蛛圓章
分 布:主要發現於中國的福建、浙江與四川省,棲居在較為低溫且潮濕的雨林、田地、山坡旁與花園中。
生態習性:芮氏盤腹蛛最初是被歸類為螲蟷科(Ctenizidae)盤腹蛛屬的成員,後來學者則把盤腹蛛獨立升級為一個科,記得第一次見到芮氏盤腹蛛時,那是2008年的時候,之前總是一直在國外的爬蟲雜誌中見到照片與簡短介紹,初次嘗試飼養時才發現牠們並不是那麼好伺候,因為當時對芮氏盤腹蛛所掌握的資訊並不多,而且進口的全部都是野生個體,牠們膽小、神經質、畏光、拒食且多數身上還有螨蟲,所以當時在飼養的時候,死亡率很高,直到幾年之後經驗的累積加上網路的資訊漸漸多了,才大致摸清楚了芮氏盤腹蛛的基本習性。
基本上芮氏盤腹蛛的習性就跟螲蟷科(Ctenizidae)成員大致上是一樣的,曾經有新聞報導說這種蜘蛛非常罕見稀少,紀錄上只發現過幾十隻,事實上芮氏盤腹蛛是屬於完全穴居且為夜行性的蜘蛛,牠們不善在地面行走與攀爬,幾乎終其一生都待在巢穴裡,生性很隱密很不容易被發現,芮氏盤腹蛛目前在全世界的寵物市場中至少有數萬隻以上的數量在流通,中國大陸方面數量更多,售價上也並不貴,所以說牠們珍貴稀少,真的是言過其實了,不過芮氏盤腹蛛因為其獨特的外觀與習性,一直以來在國內外的寵物市場中都很受歡迎,商業性的人為大量捕捉確實對牠們的族群來說是一種隱憂。
芮氏盤腹蛛最特別的地方當然就是牠們腹部末端那特化出像“盤子”、“印章”或像“錢幣”的構造,這個獨特的構造可以使盤腹蛛在遇到天敵時將洞穴堵住,以防止被拉出吃掉,這種用自身構造做為護盾來保護自己的行為,稱之為“護穴(Phragmosis)”;飼養芮氏盤腹蛛的方式其實就跟其近親活板門蛛差不多,只是芮氏盤腹蛛對溫度與溼度的要求較為敏感,飼養底材可以使用一般無菌土即可,看國外也有人混合一般培養土增加底材些許黏性以防巢穴不慎倒塌,底材厚度至少要超過15公分,而且盡量夯得緊實一些,可以使用器具人工挖出一個洞引導蜘蛛進入,最後將飼養容器放在較為黑暗的地方,如果芮氏盤腹蛛可以適應,隔天應該就會築巢並織出一個活門,這樣就算是暫時穩定下來了。
芮氏盤腹蛛對燈光與震動非常敏感,一受到驚嚇的話可能會引起拒食或棄巢而逃,這是比較需要注意的重點;牠們個性很神經質也還蠻兇惡的,而且跟螲蟷科屬於近親就表示芮氏盤腹蛛的毒性並不弱,所以在管理與照護上必須多加注意避免被咬傷或脫逃,餌料方面就提供蟋蟀、櫻桃紅蟑即可,盡量避免投餵會鑽土的度比亞蟑螂或大麥蟲,飼養環境內要放置一個水盆以為持溼度並須定期噴水濕潤土壤,濕度要達到80%上,切記不能讓底材出水或滋生黴菌,否則芮氏盤腹蛛可能會因此暴斃,以目前的所知資訊來說,芮氏盤腹蛛的飼養難度已經不是很高,而且目前世界各地也都已經陸續有人工繁殖個體在流通了。
形態特徵:雄蛛體長約2.5公分,雌蛛體長約2.6~3公分左右,少數雌蛛可以大於3公分、展足可達8公分以上,腹部末端“錢幣”的直徑約1.6公分,並圍繞一圈硬質剛毛,具一對大型毒牙,雌蛛體型粗壯,步足粗而短,而雄蛛體型細瘦流線,步足較為發達,體色為褐色、深棕色或黑褐色。
※P.S:盤腹蛛屬成員 (Cyclocosmia spp.) 全世界一共有7種,分布在美國、中國與東南亞,中國則有三種,可以通過腹部來分辨種類,由左至右分別是:
- 芮氏盤腹蛛 (Cyclocosmia ricketti) — 腹部末端較平截。
- 寬肋盤腹蛛 (Cyclocosmia latusicosta) — 腹部末端突出呈鈕扣狀。
- 蘭納盤腹蛛 (Cyclocosmia lannaensis) — 腹部末端肋上有小瘤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