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我的很想笑 — 庭上,我可以換律師嗎?


前陣子一個朋友貼的,差點把我笑到挫屎。

這些是從一本叫「Disorder in the Courts

的書裡面選出來的一些段落,是一些實際發生

在法庭上並且被法庭記者記錄下來後集合出版的對話。

這些對話都讓法庭上的人因忍笑而經歷了不少的痛苦。

*****************我是分隔線*****************

律師:所以當天早上妳先生對妳說的第一句話是什麼?
證人:他說:「我在哪裡啊,Cathy?」
律師:而這句話為何令妳感到不愉快?
證人:我的名字是Susan!

*****************我是分隔線*****************

律師:在撞擊的當下你是穿著什麼裝備的?
證人:Gucci的運動衫和Reeboks的鞋子。

*****************我是分隔線*****************

律師:你性行為活躍嗎?
證人:沒,我就躺在那裡而已。

*****************我是分隔線*****************

律師:你幾月幾號生日?
證人:七月18號。
律師:哪一年?
證人:每一年。

*****************我是分隔線*****************

律師:跟你住在一起的那個兒子,他多大了?
證人:不是三十八就是三十五,我不太記得哪一個。
律師:那他跟你住在一起多久了?
證人:四十五年。

*****************我是分隔線*****************

律師:你說的這個「重症肌無力症」,它會影響你的記憶嗎?
證人:會。
律師:它是以什麼樣的方式影響你的記憶?
證人:我會忘記事情。
律師:你會忘記事情?

你能舉一些例子關於你忘記的事情嗎?

*****************我是分隔線*****************

律師:所以,醫生,當一個人在睡夢中死去,他到隔天早上才會知道,對不對?
證人:你真的有通過律師資格考試嗎?

*****************我是分隔線*****************

律師:你最小的那個兒子,20歲的那個,他現在幾歲?
證人:20,就跟你的IQ一樣。

*****************我是分隔線*****************

律師:在你這張照片被拍攝的當下,你有在現場嗎?
證人:你在唬我嗎?

*****************我是分隔線*****************

律師:所以這個嬰兒的受孕日期是八月八號?
證人:是。
律師:而你那個當時是在做什麼?
證人:打砲。

*****************我是分隔線*****************

律師:她有三個小孩,對嗎?
證人:是。
律師:幾個是男的?
證人:零。
律師:那幾個是女的?
證人:庭上,我覺得我需要一個不同的律師。

我可以換律師嗎?

*****************我是分隔線*****************

律師:你的第一段婚姻是怎麼結束的?
證人:一方死亡。
律師:哪一方死亡?
證人:你猜猜看。

*****************我是分隔線*****************

律師:你能形容一下那個人的樣貌嗎?
證人:大約一般身高,然後有大鬍子。
律師:對方是男性還是女性?
證人:除非馬戲團剛好有路過鎮上,不然我會猜是男的。

*****************我是分隔線*****************

律師:醫生,你所執行的驗屍解剖中,有多少是對死人進行的?
證人:全部。活的人太會抵抗。

*****************我是分隔線*****************

律師:你記得你是什麼時間檢查那個人的身體的嗎?
證人:驗屍解剖的程序大約是8:30 PM開始的。
律師:而當時Denton先生就已經是死亡的狀態了?
證人:如果不是,在我結束時也肯定死透了。

最後…

律師:醫生,在你執行驗屍解剖之前,你有沒有檢查脈搏?
證人:沒有。
律師:你有檢查血壓嗎?
證人:沒有。
律師:那你有檢查呼吸嗎?
證人:沒有。
律師:那麼,有沒有可能當你開始進行解剖時,那個人其實還是活著的?
證人:不可能。
律師:你如何如此肯定呢,醫生?
證人:因為他的腦當時已經裝在一個罐子裡擺在我桌上。
律師:這樣啊… 但有沒有可能他當時就真的還活著呢?
證人:有可能他當時不但活著而且還在讀法律。

 

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世界500強公司總裁 — 喬納森·布克遺言


《不說,就真來不及了》 pp. 124-127

世界500 強CEO 的離奇心願
喬納森·布克,66 歲
某世界500 強公司總裁

尊敬的先生/女士:

我很榮幸地看到了你徵求臨終遺言的廣告,雖然我已經留下了遺產分配的遺囑,但是心中的遺言卻無處告白。感謝你為我提供了一個可靠的匿名收藏之處,這正是我最需要的。我年齡的確不算大,但患了腦瘤,已難治愈,醫生說我至多還有半年的時間了。

我作為一個世界500強公司的總裁,曾經叱吒商界,無往不勝,在別人眼裡我的人生當然是個成功的典範。但是除了工作,我的樂趣並不多;財富於我後來已經變成了一種習慣的事實,正如我肥胖的身體——都是由多餘的東西組成。此刻,我開始頻繁地在病床上回憶起自己的一生,發現曾經讓我感到無限得意的所有社會名譽和財富在即將到來的死亡面前已全部變得暗淡無光,毫無意義了。

我也在深夜裡多次反問自己,如果我生前的一切被死亡重新估價後,已經失去了價值,那麼我現在最想要的是什麼,即我一生的金錢和名譽都沒能給我的是什麼?有沒有?黑暗中,我看著那些金屬檢測儀器發出的幽綠的光和吱吱的聲響,似乎感到死亡濕熱的呼吸正向我靠攏。

我想啊想,好像來到了另一個世界,一個早已被我遺忘的地方。那是什麼,是誰?我似乎終於感覺到了我想要的東西,不過那不是思考的結果,而是感覺的回答,我正在向其靠近,再靠近……原來是她,薇薇安!我怎麼會想起這個小時候的玩伴呢?如果她現在還活著,應該和我一樣老了。我肯定她早就把我這個人忘了。

我8歲那年,全家住在馬里蘭州的鄉下。薇薇安是一個從加利福尼亞來她舅舅家過暑假的7歲小女孩,她舅舅家就住在我家隔壁。我們第一次見面就互相心生喜歡。她是個胖乎乎,有栗色捲髮,皮膚白皙和有雀斑的女孩,她的棕色眼睛很漂亮。

9歲的我,個子不算矮,那時長得大概還不賴吧,至少能夠吸引一些年齡相仿的小女孩。我們很快就相約去河邊玩,在大柳樹下找藏在樹根下面的蟬。一天,我爬上樹去為薇薇安抓一隻狂叫的蟬,一不小心從樹上掉下來,被衣服掛在了一個樹枝上,上不去也下不來,離地大概有一米多高。薇薇安見了急得哭起來,一邊語無倫次地先讓我別害怕,又說我趕快跳下來,她會接著我。她不停地用她胖乎乎的小手夠我的腳。

那一刻的我,雖然心裡非常害怕,但同時又充滿了甜蜜的感覺,我真想就一直掛在樹枝上,好讓她繼續一邊用小手摸我的腳,一邊安慰我。她急成了那樣,說明她很在乎我。最後我的衣服被撐破了,我掉了下來,雖然不算太高,可落地時我的腳碰到了藏在草叢裡的一塊石頭,流了很多血。薇薇安看見血又嚇得大哭起來,眼淚一滴滴地掉在我受傷的腿上,疼痛變成了甜蜜。即使從樹上掉下來了,我緊緊握著蟬的那隻手也沒有鬆開。我把手伸到薇薇安跟前,打開,那隻已經不能叫的蟬躺在我的手心。 “給你,”我說。

薇薇安的鼻子立刻又抽動起來,眼淚流了滿臉,眼睛被手一揉,變成了小花臉。 “你真好,”她邊哭邊說。我得意地笑了。 “我要跟爸爸說,秋天我不想回加州去了。”薇薇安挺認真地說。

當然,她最後還是跟著父母回去上學了。後來我再也沒有見過她,幾十年間我也很少想起她來。可是就在我即將離開人世之前卻忽然想起她來,這是怎麼回事?也許,這說明她曾經帶給我的感覺很重要,那是經過記憶自動篩選後留下來的東西。我承認,薇薇安帶給我的那種甜蜜的感覺我後來再也沒有體驗過。

我一生結過4次婚,但它們都只與我的財富有關,與愛情無關,因此都不長久。而這種無愛婚姻帶來的孩子當然不可能是幸福的,所以我和我的孩子們的關係一直很淡,只有關乎錢的時候才會有聯繫。我承認,他們變成這樣是我的責任。

現在我明白了,人的一生只要有夠用的財富,就該去追求其他與財富無關的,應該是更重要的東西,也許是感情,也許是藝術,也許只是一個兒時的理想。無休止地追求財富的慾望只會讓人變得貪婪和無趣,變成一個變態的怪物——正如我一生的寫照。

上帝造人時,給我們以豐富的感官,是為了讓我們去感受他預設在所有人心底的愛,而不是財富帶來的虛幻。有人說愛和情感是虛幻的,財富才是真實的。可此刻我無比清楚地知道,我生前贏得的所有財富我都無法帶走,能帶走的卻只有記憶中沉澱下來的無邪的感動和與物質無關的愛和情感,它們無法否認也不會自動消失。它們才是人生真正的財​​富。

是的,這個感悟來得太遲,但還是來了。這些話我不可能對我的任何前妻和孩子們說,因為他們都在為遺產的分配打得不可開交。我也不可能對其他人說,因為我朋友很少,至少沒有可以說這些話的朋友。所以我其實除了財富之外,一生活得很貧窮。

這就是我最想告訴你的話,說出來我心裡舒服多了。人不到此刻是不會明白一些很簡單的事的。

如有來生,我知道我會怎樣去生活了。

謝謝你,朋友,再見了。

 

※附   註:文章很感人,但大家也不必去搜尋些什麼了,因為這篇文章並沒有英文版,而喬納森·布克也不是一個真實存在的人;這本書是旅美華人心理學作家根據她所蒐集的“英文”訃文得到靈感,用中文重新撰寫和創作的。

 

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一百則名言

  1. 只要你有一件合理的事去做,你的生活就會顯得特別美好。
  2. 誰要是把自己標榜為真理和知識領域裡的裁判官,他就會被神的笑聲所覆滅。
  3. 我們所能經歷的最美好的事情是神秘,它是所有真正的藝術和科學的源泉。
  4. 追求真理比佔有真理更加難能可貴。
  5. 小事小節斤斤計較而淡漠大事、大節的人是不會有什麼作為的。我從來不把安逸和快樂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這種倫理基礎,我叫它豬欄的理想。
  6. 我們一來到世間,社會就在我們面前樹起了一個巨大的問號:你怎樣度過自己的一生。
  7. 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嚴格地說,想像力是科學研究的實在因素。
  8. 照亮我的道路,並且不斷地給我新的勇氣去愉快地正視生活的理想,是善、美、真。
  9. 在天才和勤奮之間,我毫不猶豫地選擇後者。她幾乎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催產婆。
  10. 用一個大圓圈所學到的知識,但是圓圈之外是那麼多的空白,對我來說就意味著無知。由此可見,我感到不懂的地方還大得很呢。
  11. 每個人都有一定的理想,這種理想決定著他的努力和判斷的方向。就在這個意義上,我從來不把安逸和快樂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這種倫理基礎我叫它豬欄的理想。
  12. 學校要求教師在他的本職工作上成為一種藝術家。
  13. 凡是對人類生活提高最有貢獻的人,應當是最受愛戴的人,這在原則上是對的。但是如果要求別人承認自己比同伴或者同學更高更強,或者更有才智,那就容易在心理上產生惟我獨尊的態度,這無論對個人對社會都是有害的。
  14. 一個人的真正價值首先決定於他在什麼程度上和什麼意義上從自我解放出來。
  15. 倘若A代表人生的成功,那麼公式是:A=X+Y+Z。X是工作,Y是遊戲,Z是保持緘默。
  16. 人們把我的成功,歸因於我的天才;其實我的天才只是刻苦罷了。
  17. 耐心和恆心總會得到報酬的。
  18. 我評定一個人的真正的價值只有一個標準,即:看他在多大程度上擺脫了“自我” ,他擺脫了“自我”,又是為什麼。
  19. “我確實相信:在我們的教育中,往往只是為著實用和實際的目的,過分強調單純智育的態度,已經直接導致對倫理教育的損害。”
  20. 等你們六十歲的時候,你們就會珍惜由你們支配的每一個鐘頭了。
  21. 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問題也許僅是一個數學上或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看舊的問題,都需要有創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標誌著科學的真正進步。
  22. 我從來不把安逸和享樂看作是生活的目的——這種理論,我把它叫做豬欄式的理想。
  23. 人生的價值,應當看他貢獻什麼,而不應該看他取得什麼。
  24. 成功=艱苦的勞動+正確的方法+少說空話。
  25. 任何天才不能在孤獨的狀態中發展。
  26. 我們的科學史,只寫某人某人取得成功,在成功者之前探索道路的,發現“此路不通”的失敗者統統不寫,這是很不公平的。
  27. 愛為學問之始。
  28. 你要知道科學方法的實質,不要去聽一個科學家對你說些什麼,而要仔細看他在做些什麼。
  29. 人所具備的智力僅夠使自己清楚地認識到,在大自然面前自己的智力是何等的欠缺。如果這種謙卑精神能為世人所共有,那麼人類活動的世界就會更加具有吸引力。
  30. 由百折不撓的信念所支持的人的意志,比那些似乎是無敵的物質力量具有更大的威力。
    我們一來到世間,社會就會在我們面前樹起了一個巨大的問號,你怎樣度過自己的一生?我從來不把安逸和享樂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
  31. 科學研究能破除迷信,因為它鼓勵人們根據因果關係來思考和觀察事物。
  32. 在一個崇高的目標支持下,不停地工作,即使慢,也一定會獲得成功
  33. 對一個人來說,所期望的不是別的,而僅僅是他能全力以赴和獻身於一種美好事業。
  34. 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
  35. 嚴肅地說,想像力是科學研究中的實在因素。
  36. 一個人在科學探索的道路上走過彎路犯過錯誤並不是壞事,更不是什麼恥辱,要在實踐中勇於承認和改正錯誤。
  37. 苦和甜來自外界,堅強則來自內心,來自一個的人自我努力。
  38. 學習知識要善於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這個方法成為科學家的。
  39. 我生平喜歡步行,運動給我帶來了無窮的樂趣。
  40. 胃囊空空就不可能成為優秀的政治顧問。
  41. 因為我對權威的輕蔑,所以命運懲罰我,使我自己竟也成了權威。
  42. 在天才和勤奮兩者之間,我毫不遲疑地選擇勤奮,她是幾乎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催產婆。
  43. 科學的不朽榮譽,在於它通過對人類心靈的作用,克服了人們在自己面前和在自然界面前的不安全感。
  44. 在一個崇高的目的支持下,不停地工作,即使慢、也一定會獲得成功。
  45. 生命會給你所要的東西,只要你不斷地向它要,只要你在要的時候講得清楚。
  46. 只有為別人而活的生命才是值得的。
  47. 一個人的真正價值首先決定於他在什麼程度上和在什麼意義上從自我解放出來。
  48. 一個人在科學探索的道路上,走過彎路,犯過錯誤,並不是壞事,更不是什麼恥辱,要在實踐中勇於承認和改正錯誤。
  49. 若無某種大膽放肆的猜想,一般是不可能有知識的進展的。
  50. 每一個有良好願望的人的責任,就是要盡其所能,在他自己的小天地裡做堅定的努力,使純粹人性的教義,成為一種有生命的力量。如果他們在這方面,作了一番忠誠的努力,而沒有被他同時代的人踐踏在腳下,那麼,他可以認為他自己和他個人處的社會都是幸福的了。
  51. 一個獲得成功的人,前蘇聯作家高爾基從他的同胞那裡所取得的,總是無可比擬地超過他對他們所做的貢獻。
  52. 我評定一個人的真正價值只有一個標準,即:看他在多大程度上擺脫了“自我”,他擺脫了“自我”又是為什麼。
  53. 在學校和生活中,工作的最重要的動力是工作中的樂趣,是工作獲得結果時的樂趣以及對這個結果的社會價值的認識。
  54. 對真理的追求要比對真理的佔有更可貴。
  55. 在一個崇高的目的的支持下,不停地工作。即使慢,也一定會獲得成功。
  56. 照亮我的道路,並且不斷地給我新的勇氣去愉快地正視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要是沒有志同道合者之間的親切感情,要不是全神貫注於客觀世界——那個在藝術和科學工作領域里永遠達不到的對象,那末在我看來,生活就會是空虛的。人們所努力追求的庸俗的目標——財產、虛榮、奢侈的生活——我總覺得都是可鄙的。
  57. 科學決不是也永遠不會是一本寫完了的書。每一項重大成就都會帶來新的問題。任何一個發展隨著時間的推移都會出現新的嚴重的困難。
  58. 世間最好的東西,莫過於有幾個頭腦和心地都很正直的嚴正的朋友。
  59. 雄心壯誌或單純的責任感不會產生任何真正有價值的東西,只有對於人類和對於客觀事物的熱愛與獻身精神,才能產生真正有價值的東西。
  60. 在學校和生活中,工作的最重要的動力是工作中的樂趣,是工作獲得結果時的樂趣以及對這個結果的社會價值的認識。
  61. 對於我來說,生命的意義在於設身處地替人著想,憂他人之憂,樂他人之樂。
  62. 現在,大家都為了電冰箱、汽車、房子而奔波,追逐,競爭。這是我們這個時代的特徵。但是也還有不少人,他們不追求這些物質的東西,他們追求理想和真理,得到了內心的自由和安寧。
  63. 啟發我並永遠使我充滿生活樂趣的理想是真、善、美。
  64. 一個人對社會的價值首先取決於他的感情、思想和行動對增進人類利益有多大的作用。
  65. 人們所努力追求的庸俗的目標——財產、虛榮、奢侈的生活——我總覺得都是可鄙的。
  66. 我絕對相信,在這個世界上,財富絕不能使人類進步。
  67. 人的差異產生於業餘時間。
  68. 使學生對教師尊敬的惟一源泉在於教師的德和才。
  69. 凡在小事上對真理持輕率態度的人,在大事上也是不可信任的。
  70. 莫扎特從不為永恆作曲,但是正因為這個理由,所以他的許多作品均是永恆的。
  71. 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的一般能力,應當始終&在首位。
  72. 在天才和勤奮之間,我毫不遲疑地選擇勤奮,它幾乎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催生婆。
  73. 成功=艱苦勞動+正確的方法+少說空話。
  74. 在真理和認識方面,任何以權威自居的人,必將在上帝的戲笑中垮台!
  75. 人只有獻身社會,才能找出那實際上是短暫而有風險的生命的意義。
  76. 生命會給你所需要的東西,只要你不斷地向它要,只要你在向它要地時候說得一清二楚。
  77. 在科學思維中常常伴著詩的因素,真正的科學和真正的音樂要求同樣的想像過程。
  78. 世界上,宇宙中,有多少難解的謎啊……還是抓緊時間工作吧!
  79. 科學家必須在龐雜的經驗事實中抓住某些可用精密公式來表示的普遍特徵,由此探求自然界的普遍原理。
  80. 我必須盡力以同樣的分量來報償我所領受了的和至今還在領受著的東西。我強烈地嚮往著儉樸生活,並且時常為發覺自己佔有了同胞的過多勞動而難以忍受。
  81. 學習知識要善於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這個方法成為科學家的。
  82. 一個人的價值,應當看他貢獻什麼,而不應當看他取得什麼。
  83. 情感和願望是人類一切努力和創造背後的動力,不管呈現在我們面前的這種努力和創造外表上是多麼高超。
  84. 最好把一個人的愛好和職業盡可能遠的分開。把一個的生計所在和上帝所賜的秉賦硬湊在一起,那是不明智的。
  85. 我沒有什麼特殊的才能,不過是喜歡尋根刨底地追究問題罷了
  86. 不管時代的潮流和社會的風尚怎樣,人總可以憑著自己高貴的品質,超脫時代和社會,走自己正確的道路。現在,
  87. 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嚴格地說,想像力是科學研究中的實在因素。
  88. 對於我來說,生命的意義在於設身處地替別人著想,憂他人之憂,樂他人之樂。
  89. “學校的目標應當是培養有獨立行動和獨立思考的個人,不過他們要把為社會服務看作是自己人生的最高目標。”
  90. 我要做的只是以我微薄的綿力來為真理和正義服務。
  91. 人只有獻身於社會,才能找出那實際上是短暫而有風險的生命的意義。
  92. 科學是永無止境的,它是一個永恆之謎。
  93. 你要知道科學方法的實質,不要去聽一個科學家對你說些什麼,而要仔細看他在做什麼。
  94. 學習知識要善於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這個學習方法成為科學家的。
  95. 不要努力成為一個成功者,要努力成為一個有價值的人。
  96. 在一個崇高的目的支持下,不停地工作,即使慢、也一定會獲得成功。
  97. 人是為別人而生存的——首先是為那樣一些人,他們的喜悅和健康關係著我們自己全部的幸福,然而是為許多我們所不認識的人,他們的命運通過同情的紐帶同我們密切結合在一起。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都依靠著別人(包括活著的和死去的)的勞動,我必須盡力以同樣的分量來報償我所領受了的和至今還在領受著的東西。我強烈地嚮往著儉樸的生活,並且常為發覺自己佔有了同胞過多的勞動而難以忍受。
    科學研究基於同一法則,即一切事物的產生取決於自然規律,這也適用於人們的行動。
  98. 學習知識要善於思考,思考,再思.我就是靠這個方法成為科學家的。
  99. 不管時代的潮流和社會的風尚怎樣,人總可以憑著自己高尚的品質,超脫時代和社會,走自己正確的道路。現在,
    我從不想未來,它來得太快。
  100. 在科學上,每一條道路都應該走一走,發現一條走不通的道路,就是對科學的一大貢獻。……那種證明“此路不通”的吃力不討好的工作,就讓我來做吧!
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轉貼]台灣,還能嘲笑大陸幾年?

許多人嘲笑大陸人水準素質低落, 但能再嘲笑幾年?

以石化工業來看, 台灣已然落在大陸之後了,再過幾年就是”見真章”的時辰了—–不是收拾書包(回老家去),就是等著被收購(對岸 or 台塑之類的大型集團);被痞子政客玩掉了20年, 整個社會即將付出慘痛代價,執政當局如果不能快馬加鞭的訂出國家發展方向,這樣的下場乃’指日可待’!

台灣人再內鬥內耗不知長進,就真的玩完了……….。

分享:近日生活 in 天津。

下面原文是我們外派大陸的人員寫的~

看完仍是感觸很深~

Dear my friend

近日讀了「台灣你該醒醒了」這篇文章,目前外派天津的我,很有感觸…

如果有機會能外派大陸,這機會應該要爭取,因為… 中國快速掘起。

這頭巨大的獅子正在甦醒,天津的物價不輸台北。

這是我在這的第一印象。

我沒有強烈的政治立場,或是傾中的想法,只是分享近日的心得。

我在這看到了台灣沒有的輕軌電車,也看到了台灣沒有的公辦腳踏車出租點。

友達新廠建在開發區,住也是在開發區,要到天津市需要搭乘輕軌電車,再轉公車,公辦腳踏車是憑城市卡就可以在這點刷卡紀錄,把車騎走,然後在異地還車(甲租乙還),增加了市民減少使用車量的意願,也因為腳踏車,可以讓遊子輕鬆漫步在這若大的城市裡。

城市卡的整合,除了輕軌、公車,也可借腳踏車、搭地鐵,天津市那麼大,一卡就搞定。

這兒的工程師,都是擠破頭才能念大學的高材生。

像北大、天大(天津大學)、南開,大部份名額留給當地學生,

其他省份的開放名額可能就只有一、二位,所以在我們其他部門的同事裡,有的人,就是那些省份裡最突出的一、二位,Even他是偏遠省份的學生!

友達要進北京大學招募,結果招不到人,因為友達在這排不上前幾大企業,學生興趣缺缺…。

中國搶辦世界活動,增加策展能力,並向世界宣揚硬實力。

北京奧運,上海世博,緊接著是廣州亞運。

從中央電視台的節目裡可以知道,中國吸取了許多國際級活動策劃、執行的能力,且在太陽能與建築結合技術(BIPV)、建築節能技術(自然通風、採光、自然溫度調節)大幅增加經驗,並且已在市政發展的方向開始落實,所以在北京、天津,可以看到太陽能板遍佈,城市綠化非常徹底。

我們印象中的中國,還在黑心食品、外派就可以拿幾倍薪水…

但其實,愈來愈多的外派,是要你能接受local pay,且愈來愈多的外商,其實他們的老闆都已經是中國人。

台資企業西進,已是擋不住的洪潮。

撇開成本,最重要的市場,就在這裡。

台灣囡仔如果不加油,也許很快,我們印象中落後的ㄚ陸仔,以後我們要彎腰叫他『老闆』。

=====================================================

台灣你該醒醒了! 你能做哪些積極作為?

專制中國蓋1條千里高鐵只要4年,民主台灣捷運新莊線10幾年還沒蓋好。

我們擁抱西方的民主,認為這才是真理,但實際上我們只有投票的那一天才是真正人民作主,其餘時間只能上網發發牢騷,打打嘴砲…

我們得意的自豪新聞自由透明且公正,但實際上呢?

不是政治傾向明顯就是新聞毫無深度可言 …

哪個高官明星結婚,誰跟誰又傳緋聞…

國際上真正發生的大事沒看到幾家在報 …

我們是可以選擇,但太多的選擇反而使我們被動的吸收單一資訊,而民主自由的大旗又讓我們誤以為我們的資訊是最正確的,最全面的,但真的是這樣嗎?

“規劃一片森林,讓樹木自由生長”這段話讓我感觸很深,我們的自由 是以”我”為主,但人是自私的,也是狹隘的,有誰願意為了公眾的利益去犧牲自己的利益?

但一個國家的建設跟規劃少不了會犧牲少數人的自由,此時該如何抉擇?

看台灣的高鐵跟大陸的高鐵花的金錢跟時間比較一下就知道,我們花了太多成本在內鬥,在制衡,在討好,我們選出的民意代表首要政治正確,然後跑紅白帖跟拼選舉,缺一不可,至於建設?民眾有抗議再說吧 ….

反觀大陸,綠化減碳,太陽能運用,雲端技術的成效已經要把我們拋在腦後了,在我們還要捧著水電繳費單要到7-11繳費時,人家早已數位化一卡搞定了,當我們政府只能呼籲民眾節能減碳時,北京早已家家戶戶裝上太陽能板了,當我們兩黨還在煩惱五都選舉要派誰來制衡時,人家已經快完成全世界最長的高速鐵路網了…..

許多人嘲笑大陸人水準素質低落,但能再嘲笑幾年?

人民素質的提昇靠的是教育,金錢跟時間,大陸前兩項都有了,那時間呢?

台灣花了二三十年,大陸富起來到現在也才幾年?

但我認識的一些新一代的大陸人教養談吐跟想法已不輸台灣人了,甚至在國際觀,在積極度上遠遠超越我們。

面對這種狀況,沒有人為台灣感到憂心?

還在大言不慚笑別人是專制國家,素質低落?

我生在台灣,衷心希望台灣能更好,但現在台灣人普遍對大陸的想法,讓我想起了”夜郎自大”的故事。

二年後你的老闆會是大陸人

看到這篇文章心裡更覺得難過,我也常常把這個想法掛在嘴邊,不過我個人擔心的是五年後,沒想到理財週刊說我們只剩下二年的時間來拼了。

我認識幾個外商銀行的年輕大陸人,個個都是來自MIT或牛津或長春藤名校,而且每個的工作態度都十分認真,每天都像是7-11一樣,真的是很不簡單。

有一次我和他們下班約出來打籃球,還有一個大陸仔居然說打完球、晚上洗完澡,還要回辦公室,看到他們追求成功的渴望和認真的態度,我心裡常想,我那裡比人家強,所幸我現在是有比他們多點人脈和經驗,如果我不趕快爬上再高一點的位置,很快就會被長江後浪推前浪,前人準備死在沙灘上了。

看到現在台灣的很多年輕人的抗壓性和態度都不是很好,我真的十分擔心,我想現在我們大家都要更加互相勉勵也多加油了!

希望大家都能持續增加自己的價值,而不要在未來隨便被別人取代。

10年前,台灣企業要調派一個員工到中國去工作,薪水起碼要增加1/3,甚至更多,還不見得有人願意。

那個時候,台灣人的「優越感」很強,大家最想要做的工作,是到外國公司上班,到Apple、IBM 這種國際大公司謀個一官半職,可以光宗耀祖。

但是,IBM 的筆記型電腦部門已經被中國聯想集團買走,抱著這種夢想進入IBM工作的台灣人,無論是不是已經取得綠卡,他的老闆現在是中國人。

10年後的現在,很多企業的員工都說:「我做好心理準備了,願意去中國闖闖,請給我個機會。」

最近幾年,想要前進中國的人更多了。

很多前進中國的台商或外商更聰明了,聰明調整他們的人事策略,不管是從美國或台灣被派去中國,

除非你是副總(VP)級以上的高層職位,他們大多會要求你接受所謂的「local pay」,也就是根據當地分公司物價水準所制訂的薪水標準。

更令人訝異的是,短短5年,「大陸人管台灣人」正在增加。

近5年來,包括中國聯想電腦、中國海爾電器、中國華為科技,以及北大方正與中興通訊等中國企業,陸續來台成立分公司,這些公司的最高階主管都是大陸人,而員工,都是台灣人,這些台灣分公司的台灣員工,領的是大陸老闆的薪水。

如果,你只注意台灣二次金改的金融業併購;那麼,你可能不知道,中國的銀行正不斷的往全世界併購。

如果,你只注意外資買賣超台股多少;那麼,你可能不知道,外資擠破頭想進入中國投資,卻不得其門而入。

如果,你只注意台灣高科技與製造業世界聞名;那麼,你可能不知道,現在全世界龍頭企業面對最大的競爭對手,就是中國的企業。

如果,你只擔心中國阻擋台灣加入聯合國;那麼,2年後,你可能就要準備讓中國人當你的老闆。

過去政府鎖國,造就台灣企業無法與世界接軌,導致現在面臨競爭力不足的情況;現在政府對中國的門戶開放政策,一位金控業的專業總經理說:「只要1家中國建設銀行的財力,便能買下2 個台灣的所有金融機構。」

這顯示台灣正面臨著來自中國強大金融實力,將可能會有無力招架的窘境,這是對台灣人發出的重要警訊,如果再不努力提升自己的競爭力,可能就必須面臨被對岸取代的壓力。

在全世界競爭激烈下,企業透過併購提升自己的競爭力,早已屢見不鮮。但現在中國的企業經營困境是欠缺人才、技術與創新,唯獨不缺資金,反正有的是錢,只要花錢買,照樣可以突破這些經營上的困境,並進一步將企業規模放大,增強實力與全世界競爭。

所以,朝全世界龍頭產業進行戰略性布局,收購國際大型企業,是中國慣用的方式,台灣人不僅必須正視這個議題,更應該加緊強化自己的實力,將格局定位在全世界,將企業立足於制高點,聯合其他國家資金,以共同迎接未來大環境的挑戰。

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募款沒說的事:你可能白捐了!

更新日期:2011/03/31 15:47 文/王尚智

 

每回重大災難,我聽翁倩玉唱「祈禱」,總是感動不已。

 

面對重大的災難,台灣明星們經常發起義賣、義唱的捐款與募款活動,感覺上總是讓人看見許多人間溫暖。

 

【 別慌!看到詳實計畫再捐 】

 

一如過去所有面對重大災難時,包括我自己在內,已經有無數文章與評論呼籲:「可不可以不要急著捐錢!」

 

首先,必須弄清楚「捐款的對象」,是直接到災民手上,或者透過中介機構進行;其次,也應該瞭解捐款具體應用在哪些「計畫與行動」!

 

以這次對日本的捐款為例:

一、所有想捐錢的人可不可以不要衝動,先好好打聽一下,你的錢,要捐給台灣的什麼單位?這個單位到底有沒有能力「幫助日本」?

 

二、所有要「募款」的各家慈善救助單位,包括政府在內,你們可不可以在收錢之前,先清清楚楚的提出「具體計畫」,告訴我們,你們要怎麼用這些錢?做些什麼?怎麼做?不要永遠總是「錢先收來了,再想想怎麼做」!

 

【 別急!看準需求再募款 】

 

此刻日本中央政府早已經注資數兆元進入日本金融體系分輸到社會各界,也並沒有向國際間要求募款援助,那麼,我們急著募什麼款呢?

 

於是我們每一次都看著,即使台灣本身發生重大天災,每一回影視明星動員或民間的慈善募款最終,善款的用途與去向,無一不是虎頭蛇尾!

 

而民間每次交給政府的捐款,或者透過地方政府發送災民的款項,執行的狀況往往是最糟糕的!最初若不是「標準不清、對象浮濫」,到最後經常就是慈善款項堆積在那裡,「地方局處也不知道該怎麼發」,只好草草找一些建設災區的名目來消耗掉。

 

至於捐錢給主要幾個大型慈善機構的善款,雖然「應該會具體為災民做不少事」!但若從國際非政府組織或非營利組織的專業標準來看,也並不及格!

 

國內許多大型慈善機構每年的「財務報表」及「特定專款項目」,歷年來都未比照歐美公益機構透明化或主動公開!因此,每回有多少專項的善款,或其中的「餘款」,被挪用到機構本身的行政交通、設備車輛的比例,外界也毫無所悉。

 

【 別亂!先提升自身救災力 】

 

災難發生後,我們當然可以有各種社會活動來呼籲關注,影劇界的表演也能為災民打氣;但不一定每一次都非要大搞「募款籌錢」不可!

 

比如,這次募款就應該直接針對:「災區孤兒今後就學補助」、「核輻射災民的生活醫療津貼」,又或者「罹難家庭倖存老人安養照顧」等等具體項目來進行。

 

如此一來,有著具體善款交付的目標與對象,對於捐者的能力與受者的需求之間,也能取得平衡,才真正不會讓慈善好心腸成為動人卻又無知的「枉做一場」!

 

台灣是那麼充滿慈善人心的島嶼,自身的災難與國際的災難,愛心一向從不缺席。但願在台灣的我們能及早,更成熟且更清晰的擁有與「慈善愛心」等樣水平等級的「救難智慧」!

 

不要永遠總是只有那些,如此動人,又如此無知的慈善募款了!

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別亂吃竹炭 – 當心養生變往生…..

竹子非常難消化,古時候要毒害人,就將竹子磨成粉,摻入食物內給仇家吃,不出幾年,此位仇家就吐血而亡(腸胃潰瘍),所以竹雕藝品通常都可以傳世好幾百年而不壞。
 
近年來,有不少台灣商人,將日本當紅的竹炭烘焙技術引進台灣,有民眾煮飯、燒水時放入竹炭,也有人把竹炭添加在蛋糕、餅乾、霜淇淋等各式食物標榜「體內環保」,能排毒。

專家表示:吃竹炭是很離譜的行為,把竹炭吃進肚裡,很難排出體外,長期食用容易造成「塵肺」!消費者不要輕易嚐試。
 
竹炭是採用竹子為原料,經過 1000℃ 高溫的特殊爐窖工藝,精心煉製而成,含有豐富的鹼性礦物質,如鈣、鐵、鉀等,竹炭的多孔特性,可吸附來自水中的氯等有害物質及其它異味,吸附能力極強。

台灣近年來非常流行吃竹炭,進行「體內環保」,在香港也已形成一種新潮流,但在中國,主要的竹炭產品都是外用的,都是用來裝飾家居、淨化空氣,沒有人知道它可以食用!?

中國一位經銷商表示:供應商提供這種可以食用的竹炭產品,主要是椰殼炭製成的,但因為對內地市場沒有把握,不知道大家會對這種能吃的竹炭產品是什麼反應?所以他一直沒敢進貨。

不僅竹炭經銷商對此沒有把握,在消化專家看來,吃竹炭也是一個很離譜的行為。

專家認為:食用竹炭排毒有點誇大其詞,所謂的可食用竹炭食品中,含有非常細微的竹炭顆粒,即使是真的能吸收毒素,也極易導致體內水電平衡紊亂。更重要的是,食用竹炭產品後,細微顆粒很可能吸入肺中並吸附在肺葉上,而且它吸附性極強,吃下去後很難排出體外,易形成「塵肺」!

專家說:即使是醫療級活性炭,現在也很少使用,雖然其物理吸附能力較強,但是相對於其他排毒、解毒方法而言,效果還是較差,最主要的是,因為竹炭顆粒很難排出體外。在目前還沒有完整的科學研究理論的前提下,對於如此前衛的保健新潮,專家建議大家不要輕易嘗試。

另外;竹炭在燒製過程,如果溫度沒控制好,會產生焦油,這種焦油是致癌物!!

發佈日期: 2 則留言

你若不離,我定不棄

我可以不是你第一個喜歡的人,  
我可以不是你第一個牽手的人,  
我可以不是你第一個擁抱的人,  
我可以不是你第一個親吻的人,  
我可以不是你第一個擁有的人,  
我可以、
可以、
可以不是你的種種第一。  
我也知道我不是你這樣的第一。  
但是,  
我希望,  
我可以是你遇到痛苦第一個想傾訴的人。  
我可以是你遇到快樂第一個想分享的人。  
我可以是你遇到挫折第一個想能依靠的人。  
我可以是你今生以後第一個可以相伴的人。  
我真的可以是你心中某一個可以第一的人。  
所以,    
請將你心裡的某個第一放心的交給我,  
我會是將它緊緊守護的“第一個人”。
親愛的,你看到了麼?
我只想做你的唯一、一直陪伴你走到永遠的“第一個人”

如果我不在乎妳
我不會在為你笑
如果我不在乎妳
我不會變得這麼脆弱
如果我不在乎妳
我不會在意你做的每件事
如果我不在乎妳
我不會靜靜的想著你發呆
如果我不在乎妳
我不會記住你說的每句話
如果我不在乎妳
我不會要求你這樣那樣
如果我不在乎妳
我不會為你心痛
如果我不在乎妳
我不會把事情問出個究竟
如果我不在乎妳
我不會總想著聽到你的聲音哪怕只是一句
如果我不在乎妳
我不會自己一人珍惜與你在一起的時刻,哪怕你是無所謂的
如果我不在乎妳,
我不會總是不由自主的想起
你如果我不在乎妳,
我不會每天都那麼堅持著我的堅持
如果我不在乎妳
我不會總想著我們的語言傻傻的發笑
如果我不在乎妳,
我不會這麼輕易的讓痛苦折磨自己
如果我不在乎你,
我不會為了無關重要的小細節跟你爭執,
如果我不在乎妳我不會經常的胡思亂想讓自己心痛
如果我不在乎妳,
我不會在我最軟弱的時候,真的支持不住地時候,對你說:
“我累了,我很不開心……”
因為那時候的我,
真的需要你的關心;
如果我不在乎你,
我不會把我所有的事情都告訴你,
哪怕是讓你覺得枯燥無味,雞毛蒜皮的小事,
我不會把所有的秘密都告訴你,哪怕是最珍貴或是最不堪回首的。

你若不離,我定不棄。
鼓起勇氣,告訴那個
你在乎的人

發佈日期: 2 則留言

錢是你自己的,但資源是全社會的!

彎彎的插畫

~~~~~德國的一張罰單 — 值得台灣人沈思~~~~~

德國是個工業化程度很高的國家,說到賓士,BMW,西門子……沒有人不知道,世界上用於核子反應爐中最好的核心泵就是在德國的一個小鎮上產生的。

在這樣一個發達國家,人們的生活一定是紙醉金迷燈紅酒綠吧。
去德國考察前,我們在描繪著、揣摩著這個國度。
到達港口城市漢堡之時,我們習慣先去餐館,已在駐地的同事免不了要為我們接風洗塵。

走進餐館,我們一行穿過桌多人少的中餐館大廳,心裡犯疑惑:這樣冷清清的場面,飯店能開下去嗎?更可笑的是一對用餐情 侶的桌子上,只擺有一個碟子,裡面只放著兩種菜,兩罐啤酒,如此簡單,是否影響他們的甜蜜聚會?如果是男士買單,是否太小氣,他不怕女友跑掉?

另外一桌是幾位白人老太太在悠閒地用餐,每道菜上桌後,服務生很快的幫她們分配好,然後就被她們吃光光了。

我們不再過多的注意她們,而是盼著自己的大餐快點上來。駐地的同事看到大家飢餓的樣子,就多點了些菜,大家也不推讓,大有「宰」駐地同事的意思。

餐館客人不多,上菜很快,我們的桌子很快被碟碗堆滿,看來,今天我們是這裡的大富豪了。狼吞虎嚥之後,想到後面還有活動,就不再戀酒菜,這一餐很快就結束了。結果還有三分之一沒有吃掉,剩在桌面上。

結完賬,個個剔著牙,歪歪扭扭地出了餐館大門。
出門沒走幾步,餐館裡有人在叫我們。
不知是怎麼回事:是否誰的東西忘記了?我們都好奇,回頭去看看。
原來是那幾個白人老太太,在和飯店老闆嘰哩呱啦說著什麼,好像是針對我們的。看到我們都圍來了,老太太改說英文,我們就都能聽懂了,她在說我們剩的菜太多,太浪費了。
我們覺得好笑,這老太太多管閒事!

「我們花錢吃飯買單,剩多少,關妳老太太什麼事?」同事阿桂當時站出來,想和老太太練練口語。
聽到阿桂這樣一說,老太太更生氣了,為首的老太太立馬掏出手機,撥打著什麼電話。
一會兒,一個穿制服的人開車來了,稱是社會保障機構的工作人員。
問完情況後,這位工作人員居然拿出罰單,開出50馬克的罰款! 。
 
這下我們都不吭氣了,阿桂的臉不知道扭到哪裡去了,也不敢再練口語了。

駐地的同事只好拿出50馬克,並一再說:「對不起!」
這位工作人員收下馬克,鄭重地對我們說:「需要吃多少,就點多少!錢是! 你! 自己的,但資源是全社會的,世界上有則人還缺少資源,你們不能夠也沒有理由浪費!」

我們臉都紅了。但我們在心裡卻都認同這句話。
這個富有的國家裡,人們還有這種意識。

我們得好好反思:
我們是個資源不是很豐富的國家,而且人口眾多,平時請客吃飯,剩下的總是很多,主人怕客人吃不好丟面子,擔心被客人看成小氣鬼,就點很多的菜,反正都有剩,你不會怪我不大方吧。

事實上,我們真的需要改變我們的一些習慣了,並且還要樹立「大社會」的意識,再也不能「窮大方」了。

那天,駐地的同事把罰單複印後,給每人一張做紀念,我們都願意接受並決心保存著。阿桂說,回去後,他會再複印一些送給別人,自己的一張就貼在家裡的牆壁上,以便時常提醒自己。

發佈日期: 1 則留言

【轉錄】OH MY GOD,我是中年人了~

OH MY GOD,我是中年人了~
 【聯合報╱王文華】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最喜歡的飲料從冰可樂,變成溫開水。
更明確地說,從冰可樂、黑咖啡、麻辣鍋,變成溫開水、熱牛奶、地瓜稀飯。
如果到咖啡廳,不能只點溫開水怎麼辦?那就來杯「無咖啡因」的咖啡吧。
「要不要甜點?」我搖頭笑笑,好像服務生問的是:「要不要出軌?」
找到位子坐下來,咖啡冷得特別快。
也不知道是因為咖啡冷了,還是嫌四周太吵,坐不到五分鐘,我就走了。走在大街,反而舒服。
我可以這樣走半小時,惦記著醫生說走路是最好的運動方式。
走回家,一身汗。沖澡前先把水龍頭打開,水變熱了才跳進浴缸。
洗的過程不再哼歌,忙著摸身上有沒有腫塊。
沖不到三分鐘,腳底積滿了水。
該死,掉落的頭髮又把出水口堵住了。
沖完澡趕緊穿上衣服,免得受涼。
坐在床上,我突然了解到:OH MY GOD,我是中年人了!
我跳起來,像逃離命案現場。
誰說我是中年人?我只是 「成熟」了!
「成熟」?噗吃,我想唬誰?「成熟」是新聞稿上的用詞,「老」才是日記上會出現的字。 別被報紙騙了!
報紙標題或行銷術語會稱你為「熟男」,只有健檢報告才敢直接說「老化」。
誰願意老呢?誰願意承認自己步入中年了呢?
我可以用落健、敷面膜、打肉毒桿菌、穿淺色衣服、搜集 Hello Kitty、玩線上遊戲、買設計師的球鞋、取俏皮的 MSN 代號,但這些都掩蓋不了以下的事實:
以前到女校參加聯誼,現在到女校參加家長會。
以前可以在公車上看漫畫,現在要往後傾才看得到小標題。
以前 10點才出門,現在 10 點就想睡。
以前一覺睡到 12點,現在 6 點就醒來,
半夜要起來上兩次小號,但大號卻兩天不來。
以前看的是「MTV」的影片,現在看的是「MRI」的影片。
以前只在乎晚餐有沒有肉,現在要注意晚餐有不有機。
以前到 7-11買東西看價錢,現在 第一眼看卡路里。
我們這群五年級同學,今年 39歲了。
不管以古今中外或現代醫學任何寬鬆的標準,我們都已晉升為「中年人」。
大家的家庭狀況、財富地位大不相同,但在「老化」這件事上,卻出奇的公平。
剛認識時,15歲,最常見面的場合是西門町的冰宮。
談的是:「聽說誰偷騎摩托車」、「聽說誰帶馬子去墮胎」。
溜完冰後堵在一樓電梯口,等著女校的學生走出來。
大學畢業,20出頭,最常見面的場合是婚禮。
談的是:「聽說誰和女友分手了」、「聽說誰最近出國了」。
婚禮後會鬧洞房,鬧完洞房再殺到「Room 18」。
30 多歲,最常見面的場合是醫院。
婦產科病房中,談的是:「聽說誰離婚了」、「聽說誰在做人工受孕」。探望半小時後大家識趣地離開,一起去吃手工餅乾喝下午茶。
現在,最常見面的場合是喪禮。
第一殯儀館中,談的是:「聽說誰也走了」、「聽說誰得了 cancer」。鞠完躬後,大家趕去上班,相約星期天上午去爬陽明山,最好是走能出汗的「十八份」。
從「 Room 18」到「 十八份」,我這個世代的「五陵少年」,就這樣變成了「Dirty Old Men」。
會變成「老不修」,因為中年男人喜歡年輕女人。
男人到了中年,一切都變少:話語、頭髮、睪固酮、女友的歲數。
我們高中偷騎摩托車時,曾唾棄那些開賓士車載美眉的老男人。
我們幻想自己是《鐵達尼號》的窮小子傑克,可以用愛的力量,把不快樂的蘿絲從富豪魔掌中拯救出來。
曾幾何時,「老」傑克也伸出了魔掌,載著新一代的蘿絲。
我們變成了我們曾經發誓,要鬥倒的人。
抗老的方法推陳出新,變老的過程卻一成不變。
這樣看來,似乎在身體老化的過程,我們的心態沒跟著變老。
20 歲時喜歡 20 歲的辣妹,40 歲時還是喜歡 20 歲的辣妹(只不過追之前會三思而後行)。
我沒有親身經驗,但猜測 60 歲時還是會喜歡 20 歲的辣妹(會追的人很少,因為她可能是兒子的女友,而一世英名也捨不得就這樣斷送)。
除了辣妹,很多物質的欲望,也不會因為年紀而減退。
車位、官位、名錶、豪宅……而且因為經濟情況越來越好,要求的等級越來越高。
60 歲的男人最不需要戴錶(都有秘書提醒),但他們的錶最好。
60 歲的男人膝蓋變得不好,但他們的樓層最高。
話說回來,在很多時候,我們的心態的確老了。
以前喝汽水,現在練氣功。
以前是卡奴,現在收到帳單立刻到便利商店繳款。
以前融資炒網路股,現在定時定額買海外基金。
以前吃晚飯約八點,KTV唱完還要去喝永和豆漿。
現在吃飯約六點,九點不到就回家帶小孩。
以前四月分到墾丁參加「 春天吶喊」,三天三夜不睡。
現在四月分到深山打禪七,三天三夜不講手機。
上班時心情越來越沮喪,下班後手機越來越不會響。
越來越不知道現在在演什麼電影,越來越不認識周刊封面的女明星。
我在這些中年朋友之間,還算是活得比較年輕的。
不是因為我「人老心不老」,只因為我的工作。

媒體,特別是演藝圈,是最著迷於年輕的行業。
我不是青春偶像,但我訪問青春偶像。訪問他們,當然要了解他們。
同齡的朋友都在研究「納豆」,我到處打聽「黑眼豆豆」。
朋友們打開報紙看黃金的行情,我打開報紙看周杰倫跟誰在一起。
知道 我常跟年輕人混,同學們聚會時會要我幫他們補習。
我得拿出筆記,戰戰兢兢地解釋:「九把刀」不是廚具、「無名小站」不是奶茶店、「李準基」不是李季準、「幽魂娜娜」不是包娜娜、「同人誌」不是同盟會的報紙、「火星文」沒有出現在史蒂芬史匹伯的《 ET 》之中,而 MSN上火紅的彎彎,並沒有演過 21 年前的《星星知我心》。
講這些話時我心知肚明: 江山代有才人出,新一代在建築一個全新的世界,那裡面有沒有我們,沒有太大關係。
我們曾經狂飆過,那時代已經過去。
現在這是他們的世界,而我們,只是借住在這裡。
老同學們聽了我的「 時事報告」,常會搖搖頭、笑一笑、有點羨慕、有點不屑地轉移話題。
那表情我見過,20年前,當我跟父母解釋羅大佑、楊德昌、李麥克、《洛城法網》時,他們也是同樣的表情!
無形中,我們變成了我們的父母。
這聽起來像巨變,但發生也只在轉瞬之間。
問任何一個中年人,他都會告訴你,大學舞會彷彿只是昨天的事。
對那些還單身的中年人,大學舞會甚至可以是今晚的事。
我們的 肚子大了、膽子小了,但內心很多感覺,跟青春期沒有兩樣。
這是歲月最狡猾的一點:它讓你的身體和心態都老了,卻讓你的渴望依然年輕。
於是我們只好找一堆老莊道理,把渴望的烈火澆熄。
【  聯合報】

發佈日期: 2 則留言

專家吐真言,醫生永遠是無奈的….

專家吐真言,醫生永遠是無奈的….

2007-12-10

背景:紀小龍,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全軍解剖學組織胚胎專業委員會委員、全國抗癌協會淋巴瘤委員會委員、全國全軍及北京市醫療事故鑒定委員會專家,每年在病理會診中解決疑難、關鍵診斷1000例以上。

我是做病理研究的。說到病理學,老百姓瞭解得不多。在國外叫doctor’s doctor,就是“醫生的醫生”。因爲我們每天干的活,都是給醫院裏每一個科的醫生回答問題。並不是我們有什麽特殊的才能,而是我們都有一台顯微鏡,可以放大一千倍,可以看到病人身體裏的細胞變成什麽樣子了,可以從本質上來認識疾病。

最好的保健就是順其自然

我認爲,最好的保健是順其自然。不要過分強調外因的作用,而是按照自己本身生命運動的規律,去做好每一天的事情。小孩、年輕人、中年人、老年人,各有各的規律,各有各的自然之道。大家都吃保健品,保健品毫無作用。男人喜歡補腎,我不明白他爲什麽要補腎。男性的強壯和性能力,是由身體裏的男性激素決定的,不是用什麽藥物、吃什麽食物能夠補充的。

化妝品只能用作心理安慰。有的人皮膚乾燥,抹一點潤滑的保持水分,那是可以的。但是想用化妝品變得年輕,今年20明年18,那你就上當了。

皮膚的黑和白,決定於皮膚裏黑色素細胞産生的色素多和少。我去美國的時候專門考察過,黑人、白人皮膚裏的黑色素細胞都差不多,差在細胞産生的色素是多是少。你以爲抹了藥,就能讓細胞産生的色素多一點或少一點,這是做不到的。很多化妝品抹上去之後確實有效果,但它不是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等於刷漿,你的黑色素細胞是永遠不變的。

每個人的皮膚都有7層細胞。如果你去做美容,磨掉3層,就像原來穿著厚衣服,看不到裏面的血管,現在磨薄了,血管的紅色就明顯,看上去就紅潤了,像抛光一樣。所以你做美容以後,會又紅潤又光亮,顯得年輕了。不過,人的細胞替補是有次數的,假如能替補50次,你早早的就消耗掉了,等你老了,再想替補就沒有了。

還有運動。咱們可以運動,但是不能透支。任何運動形式都有它最佳的頻度和幅度,好比說心跳,正常人1分鐘跳70下,你不能讓它跳120下、150下,那不是最佳的運動限度。運動的時候,不能超過身體裏細胞所能夠承受的限度。許多運動員都不長壽,因爲他的運動強度超過了應該承受的頻度和幅度。就像蠟燭,燃燒得特別旺,生命一定很快就結束了。

我們說,平時大家心跳是70下80下,不過成年累月都是這種狀態也不是好事。如果你每個禮拜有一次或兩次,讓心跳達到100甚至120(最好不要超過150),你的血液加速流動,等於給房間來了一次大清掃。一個禮拜左右徹底清理 一兩 次,把每個角落裏的廢物都通過血液迴圈帶走,有助於你身體的代謝。

醫生的診斷有三成是誤診

醫生的診斷有三成是誤診。如果在門診看病,誤診率是50%,如果你住到醫院裏,年輕醫生看了,其他的醫生也看了,大家也查訪、討論了,該做的B超、CT、化驗全做完了,誤診率是30%。

人體是個很複雜的東西。每個醫生都希望手到病除,也都希望誤診率降到最低,但是再控制也控制不住。只要當醫生,沒有不誤診的。小醫生小錯,大醫生大錯,新醫生新錯,老醫生老錯,因爲大醫生、老醫生遇到的疑難病例多啊!這是規律。中國的誤診和國外比起來,還低一點兒。美國的誤診率是40%左右,英國的誤診率是50%左右。

我們應該正常看待誤診。誤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太複雜,一時說不清,但是可以告訴大家一個原則:如果在一家醫院、被一個醫生診斷得了什麽病,你一定要征得第二家醫院的核實。這是個最簡單的減少誤診的方法。

有一些不是誤診的問題。比如說脂肪肝,它不是病。在20年前,不管哪本書上,都不會專門有這個詞兒,這全是B超惹的禍。有了超聲這個儀器,把探頭往你的腹部一放:哦!你是脂肪肝!這個詞就叫出來了。

我專門研究過這個問題。我在解剖之前,先給超聲科打電話,讓他們推一個超聲機到解剖室,在打開腹部之前超一下,看有沒有脂肪肝,然後打開來驗證。有時候他們說:沒有,打開一看:這不是黃的脂肪嗎?有的正相反。所以超聲診斷脂肪肝是不準確的。

身體裏脂肪多,你的肝臟裏脂肪一定多,問題是脂肪多了,給你帶來什麽疾病沒有?我們做了很多解剖,沒有發現一個肝臟的硬化、肝臟的損傷,是由於脂肪肝引起的。有人說你現在是輕度脂肪肝、過兩年變重度脂肪肝,然後就變肝硬化,最後是肝癌,說這樣話的人沒有任何證據。

還有酒精肝,都以爲喝酒對肝損害最大。酒精叫乙醇,乙醇到了肝臟,在那裏分解,像剪刀一樣,把兩個碳的分子剪斷,最終産物是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呼出去,水尿出去。如果你的肝臟裏都是這樣的剪刀,你害怕喝酒幹什麽?關鍵不是對肝的損傷,肝細胞死了可以再生,關鍵是對神經細胞的傷害。人體裏只有神經細胞是生下來多少個,一輩子都不會再增加一個,只會減少。喝酒每喝醉一次,都要犧牲一批神經細胞。

癌細胞是殺不死的

我對癌症的興趣,從70年代上學時候就開始了,到現在已經30多年了。開始的時候充滿了幻想、充滿了激情。我認爲,把所有的時間精力都用來鼓搗癌症,總能鼓搗出名堂來吧!1978年第一屆招收研究生,我就直奔著癌症去了。結果搞了半天,發現原來是竹籃打水一場空!每個新方法一出來,我就去鼓搗一陣,最後一個個都破滅了。

我感覺最悲慘的就是:送進來一個十幾歲的中學生,已經全身轉移、擴散了,他還不明白,還想回去上學。我去查房的時候,這個小朋友就問:爺爺,我什麽時候能夠上學啊?我怎麽回答?我如實告訴他?面對這麽幼小的一個生命,我怎麽能說得出來?我如果隱瞞,等這個孩子到了最後階段,就會知道我是在說假話,我再去看他,他還能信任我嗎?中晚期的時候,你去治療癌細胞,想把癌細胞殺死,這個思路是錯的。癌細胞是殺不死的!你不要指望通過醫學的辦法,來解決你的癌症問題。那麽要用什麽辦法呢?我打個比方:任何癌症,就像一個種子,你的身體就是一片土壤。這個種子冒芽不冒芽,長大不長大,完全取決於土壤,而不是取決於種子。種子再好,土壤不適合,它決不會長出來。怎麽改善這個土壤?這是現在研究的課題。

我們提倡健康體檢。早期的癌要治好很簡單,問題是怎麽發現。傅彪最後也到我那裏去看病,他是肝癌。肝癌多數都經歷了乙肝、丙肝,然後是肝硬化,第三步到肝癌。細胞變成癌要5到10年!肝臟受到攻擊,1個變2個、2個變4個,像小芽冒出來一樣,然後一點一點長大。你每過半年查一次的話,它決不會長成兩三公分的癌!只要提前治,在兩三公分以前,肝癌都可以手到病除。

像傅彪這樣的案例,如果提前診治,不是老說工作忙,是完全有辦法挽回的。但是他找到我的時候,已經沒辦法控制了。他的肝臟切下來我也看到了,太晚了,不可能再活下去。那時別人還罵我說:人家手術以後不是好好的嘛!你怎麽說人家活不長?

我可以肯定他活不長。他的癌細胞像散芝麻一樣,在肝臟裏鋪天蓋地到處都是,怎麽能活得長?有人說換肝就可以了。癌細胞很聰明,肝癌細胞最適合生長的環境是肝臟,肝臟裏面長滿了,它就跑別的地方去了,等你換了一個好肝,四面八方的肝癌細胞都回來了!沒有用的!

我們有責任早期發現腫瘤、早期治療。如果是晚期,我建議針對生存質量去努力,減輕痛苦,延長生命。針對晚期癌症的治療不需要做,因爲沒有用。

作爲醫生,我給自己只能打20分。爲什麽?有三分之一的病醫生無能爲力,,有三分之一的病是病人自己好的,醫學只解決三分之一的病。而這三分之一的病,我也不可能解決那麽多,我能打20分就很不錯了。   

做醫生這麽多年,我有一種感慨:醫生永遠是無奈的,因爲他每天都面臨著失敗。